利辛县大李集镇叶园村大力调整产业结构

2020-11-18 08:00:00 来源:亳州市人民政府 作者:亳州晚报 责任编辑:康康 字号:T|T

“我们叶园村最大的特点就是没有特点。”采访中,不止一位村民这样评价2014年之前的利辛县大李集镇叶园村。

年年小麦、玉米和大豆“老三样”,位置偏僻、交通不便的叶园村被确定为建档立卡贫困村。近年来,依托泥鳅养殖基地,叶园村大力调整产业结构,从2014年的村集体经济收入为零发展到2019年底的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了56.65万元,并成了利辛县集体经济发展试点村,泥鳅虽小,但“钻开”了叶园村的致富门。

喂养泥鳅

即将上市的泥鳅

能人回乡创业养泥鳅

“当时没想那么多,想干点自己喜欢的事,还能照顾家人,就回家创业了。”日前,站在水塘坝子上,望着水面翻滚争食的泥鳅, 2013年返乡创业的解建胜脸上露出了丰收的喜悦。

解建胜估算了今年的收成,每亩能产泥鳅1500公斤左右,按照目前市场行情计算,一个10亩面积的水塘保底收入在20万元。像这样的水塘,泥鳅养殖基地有三个,预计总收入能达到60万元。

脱贫攻坚工作启动以来,泥鳅养殖基地带动了30多名贫困户就业,优先流转贫困户土地,每亩年租金700元;同时还带动贫困户养殖泥鳅,回收价格高于市场价。2016年,叶园村顺利出列,贫困发生率降至1.89%。其中,泥鳅养殖基地作出了很大的贡献。

时间来到2018年,返乡能人解建胜当选叶园村党支部书记,泥鳅养殖基地也被利辛县评为特色种养业扶贫基地,不仅泥鳅养殖面积稳定在30亩水面,而且流转了更多的土地发展循环经济,种上了玉米、红薯、枣树等作物,扶贫基地规模发展到200多亩。

原来,养殖泥鳅的水塘需要几年更换一次,否则里面的病害就会影响泥鳅生长,更换的方法就是填老塘挖新塘。老塘沉积的有机物多,适合种植农作物,吸收营养,消除病害,过几年,老塘新塘再轮换。

2018年,叶园村向解建胜的泥鳅养殖基地注入30万元扶贫资金,当年村集体分红3万元,2019年,叶园村再次向解建胜的泥鳅养殖基地注入80万元扶贫资金。从泥鳅养殖基地,几年来,叶园村集体取得分红收入20万元,这部分收入,村里又二次分配给了贫困户。

泥鳅“钻开”致富门

泥鳅养殖从育苗、喂食、催产到捕捞,都需要大量的劳动力,这为叶园村贫困户提供了在家门口就业的机会。

“我已经在这里干了5年,活儿不累,一天能挣六七十块钱。”叶园村脱贫户田华军高兴地说,一年能收入两万块钱左右,比外出打工还强。

田华军和老伴身体不好,2014年被识别为建档立卡贫困户。依靠脱贫政策和在泥鳅养殖基地打工,他们于2016年光荣脱贫。脱贫后,田华军并没有选择吃老本,而是继续留在泥鳅养殖基地常年务工。

脱贫户管明兰是个闲不住的人。虽然脱贫政策帮扶解决了她老伴的看病问题,每年有光伏分红,自己还有村里公益岗收入,两人生活上吃喝不愁,但管明兰就想找点事做,就来到泥鳅养殖基地打工。

而发展循环经济的泥鳅养殖基地也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带动了更多的贫困户脱贫增收。

小泥鳅引发蝴蝶效应

从2018年开始,由于全国的泥鳅养殖面积迅速扩大,泥鳅养殖效益有所下降。因此,解建胜打算向深加工转型,由销售活泥鳅变为销售冷冻泥鳅段,这样既能延长销售期,又能增强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目前,他的深加工厂房已经建好,正在筹集资金购买相关设备。

解建胜的泥鳅养殖基地是叶园村经济发展的一个缩影。 返乡创业的解建胜没想到,他的泥鳅养殖基地会是引发叶园村产业结构调整的一只“蝴蝶”,激活了叶园村产业结构调整的动力。

除了发展泥鳅养殖,叶园村一直在寻找新的支柱产业。

亳州作为全国最大的中药材交易市场,中药材种植历史悠久,而叶园村地势平坦非常适宜种植中药材,同时,为了鼓励贫困村发展特色种植,2018年我市出台了补贴政策,对面积达到一定规模的中药材种植户给予1000元/亩的奖补,最高可获得50万元补贴。叶园村从中看到了机遇,中药材种植被叶园村当成未来的支柱产业来培育。

仅用两年时间,叶园村就建成了两个中药材种植扶贫园区,分别注入扶贫资金30万元,每年每个园区给村集体分红两万元,还带动贫困户就业16户。目前,叶园村的3600多亩土地,已经发展中药材种植1300亩。

2014年,叶园村集体经济收入为零,到2019年底,该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了56.65万元,并成为利辛县集体经济发展试点村。

“发展是为了提高群众的生活水平。叶园村要通过做大村集体经济,让贫困户的‘钱袋子’越来越鼓。”解建胜表示。  (记者 李鹏 魏军 文/图)


相关推荐


解读中国 关注民生 引领休闲
扫码关注中国小康网公众号
ID:chxk365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