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深圳市文化风俗

2019-08-01 10:28:52 来源:《小康》•中国小康网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九久 字号:T|T

  地名由来

  中国小康网 “深圳”地名始见史籍于1410年(明永乐八年),于清朝初年建墟。当地方言俗称田野间的水沟为“圳”或“涌”。深圳正因其水泽密布,村落边有一条深水沟而得名。

  文化遗产

遗产.jpg

  方言

  深圳本地方言主要分为西部和南部的宝安粤语、北部和东部的龙岗客语、东南部的粤客混合语(大鹏话)三大块。

  宝安粤语的语音、词汇、语法都有本土特色,不同于广州和香港的粤语,以南头话为代表,主要分布在深圳西部珠江东缘沿江一带及南部与香港新界交界处。

  龙岗客语属于粤东客语西向延伸的一个分支,以龙岗客家话为代表,主要分布在深圳的北部、中西部和东部大片地区。

  大鹏话属于粤语和客语的混合型方言,其地域分布范围主要在深圳最东缘的大鹏半岛,包括大鹏和南澳两个街道。

  民俗

  深圳原居民民风淳朴,保留了较多的民间习俗。

  渔民娶亲:南澳最具特色的风俗之一。当渔村女子成亲之日,新娘被众多渔家姐妹簇拥前行,身后有锣鼓乐队和几组舞龙舞狮队载歌载舞,紧随其后是一名男扮女装的渔民带领着一群头戴渔帽、手操船桨的渔家妇女列队而行,一路撑桨,迎亲到家。

  女子哭嫁:龙岗客家人很有特色的传统习俗。随着时代变迁,龙岗女子哭嫁习俗已不流行。

  客家围龙屋:一种富有特色的典型客家民居建筑。龙岗罗瑞合村“鹤湖新居”的罗氏、坪山办事处大万世居的曾氏、坑梓办事处龙田世居的黄氏和茂盛世居的何氏,他们历经几代修建的大规模围龙屋,见证了这些家族的兴衰。

  大盆菜:深圳福田下沙和南头一带的习俗。深圳本土乡民,大凡遇到中国传统节日或嫁娶、祝寿、添丁、酬神、宗亲祭祖等活动,各方亲朋戚友团聚乡间,围着大盆菜饮酒庆贺。大盆菜多数以牛腩炆萝卜角为菜底,往上铺叠的是菜胆、粉丝、猪肉、竹笋、腐竹、冬菇、卤鹅、烧鸭、炸鱼、白斩鸡等,一层一道菜,一菜一道味。

  妈祖诞庆:每年3月深圳沿海渔民和农民在天后庙举行的庆祝庙会,祭祀天后,求航海平安、渔业兴旺、五谷丰登。在祭祀后还举行文艺表演和贸易活动,体现了深圳人民对平安和幸福生活的渴望。

  坪山打醮:坪山客家人独特的传统习俗。每8年一次的打醮(集体祭奠神灵)地点聚在关帝庙前的广场上,祭典仪式由坪山圩的首脑主持,祭桌上摆满果脯酒馔,大香炉里插满檀香,乡民们在广场上连续嬉戏七天八夜。由于打醮习俗劳民伤财,于1943年被废除。

  凉帽遮羞:大鹏妇女的习俗。其凉帽是用竹条和布料做成的,把竹条分成竹篾,织成圆圈,中间穿孔,竹篾周围用布条缝挂。其他客家妇女的凉帽是用黑布条缝挂,而大鹏妇女的凉帽用蓝士林布条。

  宗教

  深圳以道教和佛教为主,伊斯兰教、天主教、基督教等宗教在深圳市均有分布。佛教与道教以弘法寺和凤凰大庙为主,另在深圳各行政区一般都设有基督堂、清真寺或天主堂,如福田区的下梅林清真寺、基督堂、香蜜湖天主堂,南山区基督堂及宝安区基督堂等。另外,深圳西部的赤湾有原住民供奉妈祖的天后宫,历史相当久远,在原住民中有较大的影响力。深圳市有33处宗教活动场所、教职人员139人、信徒总数超过23万人,约占广东全省总数的15%。

  音乐

  陈萨、张昊辰等国际一流钢琴人才,在国际大赛上崭露头角。以深圳艺术学校为代表,深圳钢琴教育水平在全国居于前列,钢琴艺术在深圳中小学生中普及率较高,深圳钢琴拥有量在全国城市中突出,每百户拥有量8.2台。

  设计

  深圳2008年11月19日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加入全球创意城市网络,并被授予“设计之都”称号,成为全球第六个“设计之都”。深圳设计行业的发展为香港设计业所带动,逐渐成一些比较优势。深圳拥有为数众多、影响全国乃至世界的设计精英。

  动画

  深圳是中国动漫产业基地之一,是中国最早为海外加工动画的城市。20世纪80年代中期,中国内地第一个港资动漫公司翡翠动画落户,鼎盛时期曾汇聚了中国近70%的动画创作人才,为中国国内外加工制作了大量的动画片。文化产业在深圳正在成为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第四大支柱产业”。

  节庆

  主要文化活动有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深圳读书月、市民文化大讲堂、深圳外来青工文化节、深圳社科文化普及周、深圳客家文化节。此外,“中国(深圳)国际钢琴协奏曲大赛”、“深圳沙滩音乐节”、“鹏城金秋”艺术节、“深圳国际旅游文化节”、“青春之星电视大赛”等数十个文化节庆活动在深圳也有广泛影响,深受市民喜爱。

  2003年起深圳美亚文化传媒承办了深圳100多个社区街道办依托街道文化活动中心,逐步发展为文化产业。

  深圳有10个文艺家协会,19个专业艺术团体。拥有3000多人的文艺工作者队伍。塑造了“大剧院艺术节”、“国际水墨画双年展”、“国际双年钢琴比赛”、“中外艺术精品演出季”“深圳客家文化节”等文化节庆品牌。2006年,深圳市文化系统共获省级以上奖项349项,其中国际级奖26项,国家级奖152项。全年文化系统内艺术表演团体演出218场,艺术表演场所艺术演出247场。

相关推荐


解读中国 关注民生 引领休闲
扫码关注中国小康网公众号
ID:chxk365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