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完全学校补教育短板 南阳在行动

2020-09-21 15:01:34 来源:河南日报 作者:孟向东 刁良梓 责任编辑:王靖羽 字号:T|T

  校园内绿意盎然、花香四溢,教室里窗明桌净、设施齐备……9月16日,在位于南阳市宛城区的第二完全学校,满耳是书声琅琅,满眼是生机勃勃。

  第二完全学校是南阳已经投入使用的8所十五年一贯制完全学校之一。该校负责人告诉记者,学校与南阳师范学院、南阳一中优质资源对接,实行“一校三部”管理模式,三个学部的管理和教学独立,但游泳馆、报告厅等公共设施可以共用,“明年7200个学位可全部招满,全部实现小班教学。”

  2017年以来,南阳市委、市政府以满足群众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为出发点,强力推进中心城区完全学校建设,将利用5年时间在中心城区建设20所完全学校。今年秋季学期,已有8所完全学校全面招生。

  南阳市委书记张文深告诉记者:“十五年一贯制完全学校的建设,不仅是有效破解中心城区‘大班额’‘入学难’的重要举措,而且可以拉大城市框架、完善城市功能、带动区域经济发展,对南阳高质量建设大城市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南阳于1994年撤地设市,受原有城市框架限制,优质教育资源都集中在老城区,而且校园普遍狭小、设施落后,布局与数量已经远远不能满足群众需求。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和城市建设步伐加快,中心城区人口急剧膨胀与有限学位之间的矛盾日益加剧,“超大班”在南阳市中心城区中小学屡见不鲜。

  南阳市十五小校长常春环对此感触颇深:“一推开门,黑压压都是小脑袋,孩子们写字只能把一只胳膊放在桌子上,有时候教室门都开不开。”

  民之所望,政之所向。南阳市委、市政府将中心城区完全学校建设列入重大民生工程,在财力非常紧张的情况下,硬从“牙缝”里挤出财政资金,自2017年起实施中心城区完全学校建设五年规划,连续五年每年在中心城区新建4所完全学校。

  建校难,难在资金和土地。南阳作为农业大市、人口大市,财力有限,中心城区土地资源更为紧张。为此,该市充分利用国家投融资政策,采取多种模式进行投融资,确定完全学校建设按照“市区共建、以区为主、区建区有区管”原则,建立完善建设投入分担机制。在土地问题上,以符合新高考、新教改、新课改为要求,超前规划,将最金贵的商业用地、建设用地调规为教育用地,采取相对集中、科学分布的“园区化”建校模式进行布局,20所完全学校选址规模净地均在200亩以上,为学校的高标准建设、正规化运营奠定了基础。

  南阳市市长霍好胜介绍,目前,已有8所完全学校建成并开始全面招生,剩余的12所完全学校8所已经开工兴建,4所已经完成选址正在进行规划设计,到2022年秋季学期,20所学校将全部投用,届时将新增2542个教学班、新增学位十余万个,南阳将有效解决“超大班”“入学难”问题。

  学校要“建”好,更要“管”好。南阳瞄准全国领先、省内一流的建校目标,进行了有益探索。

  南阳市副市长阿颖说,每个完全学校确定一名总负责人,另设4名分校长,分别管理幼儿园、小学、初中和高中,从而有效避免了外行管理、千篇一律的弊端。各校坚持名校集团化办学战略,采取“名校+新校”“名校+弱校”“名校+乡校”等方式,探索办学联盟、托管、互助等形式推进集团化办学,扩充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促进校际均衡发展。“在今年中招中,刚刚投入使用两年的第一完全学校,招生分数已经超过了市内的一些传统名校。”

  高标准的师资,高质量的教学,让完全学校迅速赢得了家长的青睐。“新学校不仅环境好,教学水平也不比那些传统名校差,而且就在我们家门口,接送孩子也方便。”第二完全学校学生家长侯金岗如是说。

  教育也是生产力,而且是直接、高效、可持续的生产力。南阳市近110亿元的完全学校建设投资,不仅直接拉动了建筑、建材、交通等行业发展,也带动了学校周边配套设施的完善,一批环境优美、生活便利的城市社区也拔地而起。

  弦歌不辍,薪火相传。有崇文重教的优秀传统作基础,有全市上下对教育的重视支持作支撑,如沐春风的南阳教育事业正在勃发生机活力,终将迎来满园硕果。

相关推荐


解读中国 关注民生 引领休闲
扫码关注中国小康网公众号
ID:chxk365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