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富海 笔耕不辍60年 见证郑州城市文化之变迁

2021-02-01 17:19:40 来源:《小康》·中国小康网 作者:许金豹 郭雅昕 责任编辑:王靖羽 字号:T|T

  编语:

  郑州是仰韶文化、龙山文化、二里头文化、商代庙底沟文化、秦王寨文化、屈家岭等文化的发源地,古都郑州入列中国八大古都,曾有专家说宣传郑州的灿烂文化就是宣传中华文明。 2004年12月4日,在郑州闭幕的“八大古都城市代表暨古都学会会长座谈会”,正式确认郑州为中国第八大古都。此事的意义确实非同小可。学术界乃至普通百姓的普遍见解是,观赏中国古代文化:看夏商,到郑州;看殷商,到安阳;看周、汉唐,到西安、洛阳;看宋,到开封、杭州;看六朝,到南京;看元明清,到北京。

  时代和历史呼应,为郑州文化展示魅力提供了难得的机遇。一座城市的成熟度,在很大的程度上取决于这个城市对自身传统、历史文化的追寻、认同和承续。在大文化的架构里,历史故事作为一种口述体的历史经典,向人们描述的就是关于一个城市、一个区域的人文精神与文化传统。历史故事能够展示出岁月演进中渐次形成的城市个性和魅力。 郑州,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她的性格由久远历史的沉淀和深厚的文化凝结而成,且又发扬光大,熠熠生辉。两年前,郑州市旅游局组织的“历史文化资源世纪盘点”工程中,专家与群众相结合,评出了“郑州十大历史故事”。这是一项惠及今人、泽被后人的历史文化工程。所评选出的历史故事,流传广泛,影响深远。

  中国小康网讯 8月30日,记者来到位于玉凤路的赵富海家中进行采访,当踏入赵富海书房时,很难想象《南丁与文学豫军》、《千秋二七》、《人间牵挂》、《女公安任长霞的故事》、《老郑州--你的历史我的眼》等26本书、500万字见证郑州的“独家记忆”是出自如此拥挤且堆满书籍的房间中。从门口到书桌短短几步路,堆满了比人高的书籍,与卧室的床形成一条狭窄的通道。如果真要用一句话概括眼前看到的情景,那就是满室书香。

  任时间停走  因“扎根”笔耕不辍“醉心”郑州

  据赵富海回忆,60年前,经常举家随修缮铁路的父亲漂泊,从东北一路辗转过六个城市,最终停留在郑州。在这里(郑州)我当过司机、营业员、纺织工人、团委干部、报社总编、农委干部、作家……这一切得感恩郑州接纳了我、养育了我,郑州就是我的家,正因为如此我对郑州有着深厚的感情,也充满了自豪感。

  “郑州有商城,值得每个郑州人骄傲。但作为历史文化名城却有一些不足和缺憾,我作为郑州的老“郑州人”,必须承担起自己的责任,发掘更多的中原故事。”

  据悉,从1990年写《锻炼》到出第一本书《开拓》,再到《老郑州》三部曲的相继问世,赵富海便深深的扎根于郑州,为研究记录中原文化奉献出自己的一生。生活在郑州的这60年里,成了真正的“文化行走”者,寻遍郑州每一个角落,站在中原文化之河的岸边,用点滴笔墨勾勒他的“商都之梦”,记录着郑州这座城市每一次历史的转折。

  “商都”的历史文化薪火才是郑州发展的根基

  一个城市的历史遗迹、文化古迹、人文底蕴,是城市生命的一部分。文化底蕴毁掉了,城市建得再新再好,也是缺乏生命力的。千百年来,郑州商城作为中国第二个王朝所在,它上承夏,下接周秦汉隋唐宋元明清,它是中华上下五千年历史的重要一环,而我们在相当长的时间里屡屡削弱和忽视了这一重要“历史环节”的存在。

  3600年前,商汤建都城于亳,而亳便是郑州。商朝作为中国第一个有直接的同时期的文字记载的王朝,正是中国历史的开端。自2004年郑州与西安、北京、洛阳、开封、南京、杭州、安阳一起并称为“中国八大古都”到如今已经过去16年了,这16年来,沉寂低调的中原文化也在一点一点重归大众视野。

  赵富海在他的书《郑州:中国八大古都——中华文明的修炼与重塑》中写道:“20世纪初,半农半商的郑县,人口不足3万,城区不足5平方公里,1906年,火车轰轰烈烈驶进郑州,清代始建的老城,立即移动了它的1380年的空间秩序,城外向西起新城,火车站商风劲吹,大同路,德化街运作起郑州百年商业。昂首挺胸进入了现代社会,是火车激情碰撞出一个新的郑州。”

  3600年后的今天,如今的郑州,正在以不可思议的速度飞速发展着,这其中自然离不开政府和国家在背后的推动与支持。

  讲好黄河文化的历史性小康新进程

  “现在很多郑州人,生于郑州,长在郑州,却没有把郑州作为故乡的眷恋。如何提升年轻人对郑州的归属感和认同感是眼下我们需要面对的问题。”赵富海说。

  赵富海说:“为加强黄河郑州段生态保护治理,保护传承黄河文化,现在标志着黄河沿线生态保护治理和黄河文化主地标工程全面启动。郑州将科学划定黄河文化公园范围,坚持规划设计引领,全面推进黄河生态保护示范区建设,加快完善基础设施配套和文化集中展示,丰富文化内涵,讲好黄河故事,提升城市品质,努力打造造福人民的幸福河,这些历史性新进程让我感受到黄河文化实实在在在我们身边,讲好黄河文化,讲好郑州文化是我们真正意义的所在,我们在文化方面切实感受到小康生活的意义存在。”

  “现在正是全民奔小康的时候,除了物质生活的丰富,人们内心和精神世界的富足其实更加重要。”赵富海说。(许金豹 郭雅昕 文/图)


相关推荐


解读中国 关注民生 引领休闲
扫码关注中国小康网公众号
ID:chxk365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