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业五十余载,尽显渔情深深

2018-09-30 09:24:51 来源:未知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张伟 字号:T|T

——记梅金满一生的渔业情缘

 

在美丽的瓯江江畔,有一个古老的集镇——碧湖街。建镇之初,碧湖街居民由三个姓氏家族组成,其中叶姓人口占60%,汤姓占30%,梅姓占10%,因此有“三汤六叶一枝梅”的说法。本文的主人公梅金满就是“一枝梅”的梅氏家族成员之一,他兄弟姐妹一共九人,个个精明能干,人人创业成功,把梅家事业推上了鼎盛时期,在当地具有很高的社会威望。梅金满排行老二,乡人尊称“二哥”,他从事渔业工作五十多年,虽然没有传奇的经历,也没有惊天动地的事迹,但他那为人处世的风范和爱岗敬业的精神,却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1.jpg

一、面对曲折,自强不息

梅金满青少年时期的生活是曲折的,父辈的身世不但没给他带来荣耀,反而让他戴上了“四类分子子女”的帽子。别人的歧视并没有压垮他,反而培育了他自强不息的性格。

他出生于1947年,初中还没毕业就辍学回家,开始了自力更生的创业之路。他先后尝试过种田、打铁、种桃等副业,凭借自己的聪明才智,事事干得比别人好,但并没有让他致富,反而一次次地被割了“资本主义尾巴”。1967年,他到碧湖镇政府负责创建鱼种场,从此开启了五十多年的渔业生涯。他的勤奋好学、聪明能干,再加上为公益事业尽心尽责的工作热情,把鱼种场经营得有声有色,他也成了当地著名的养鱼师傅。1978年他被调到镇公办以后,1980~1984年期间又受镇政府指派,去组织瓯江渔民创办渔业队,在捕鱼生产的基础上,发展多种经营,为当地渔民的安置作出了显著的贡献。1986年,他被邀调到丽水市水产良种试验场,从事基建管理和罗非鱼越冬生产,曾任该场场长。退休以后,他又自己投资,在碧湖镇工业园区附近创建了莲都区碧湖金满水产苗种场,主要从事溪鱼苗种繁育工作。

年过七旬的他,每每回忆起自己的经历,有欢乐、有辛酸、有经验、有教训,那真是“酸甜苦辣,难以言表”。在自己走过的路上,已经留下了自己深深的脚印,对自己喜欢的渔业事业,他付出很多,收获也很多。

二、与人为善,从业唯精

梅金满的人品是有口皆碑的。他为人大方,不拘小节,乐于助人,亲朋好友甚至乡邻碰到为难的事,他都力所能及地给予帮助。为人处世,他重义而轻利,从不因小事与人计较。同行之间交往,他都能善待他人,遇到生意纠纷,总是能换位思考。自从丽水成立渔业机构以来,历届水产工作人员都与他过有良好的业务合作,始终得到大家的信任与尊重。这么多年来,只要有过业务交往的人,都成了他的朋友,只要一提起丽水碧湖的老梅,无不竖起大拇指,这就是他的人格魅力。

他做起事情来,与平时待人的风格完全不同。他对每一件事,都是认真细致,决不马虎。他在养鱼技术上更是精益求精,在别人看来是无利可图的池塘,经他精打细算和精心安排,却能做到稳赚不赔,这就是他的真本事。多年从渔的经历,让他养成了养鱼人特有的习惯:每天早上总是天没亮就起床,点上一支香烟,开始绕塘巡查,之后是早餐,早餐后安排完一天的工作,即开始整天的忙碌。晚餐是一天中最休闲的时刻,烧几个拿手好菜,倒上一杯酒,与工人们一起喝酒聊天,谈谈渔情。晚上睡觉前必巡塘一次,碰到特殊时期,还要加一次半夜巡塘。这已经成了他雷打不动的规律。除此之外,他还有勤做笔记和总结、计划的习惯。有了笔记,使他对每口塘的渔情了如指掌,每年年终,他都会拿出笔记本总结分析一年来的生产情况,制订来年的生产计划。这些习惯,使他的养鱼水平往往高人一筹。

2.jpg

三、敢为人先,勇于创新

梅金满是一个勇于创新的人,对新事物有一种特别的爱好,对前沿产业有一种特别的激情。遇到生产上的实际问题,他总是喜欢多问个为什么,把自己的一些奇思妙想付诸于行动,大胆尝试。

相关推荐


解读中国 关注民生 引领休闲
扫码关注中国小康网公众号
ID:chxk365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