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峰山李大钊革命活动旧址:铸就革命事迹

2017-06-17 11:02:09 来源:中国小康网 作者:郭海英 责任编辑:邓丹凤 字号:T|T

  峰山韩文公祠在明末初建时规模不大,占地窄小;到清朝康熙十五年(1676年),当地人又筹资将五峰山韩文公祠 “举梵宇而新之,移祠堂而右之,撤庭舍而葺之”,“又以院基迫狭,不能盈武,拓其前而广筑之”(张庄临《增修西五峰祠堂殿厅院基碑记》),方使韩文公祠变得比较规整、宽敞,成模成样。清朝同治十三年(1874年)春天,传为韩愈后裔的昌黎县举人韩晓山又在五峰山主持大兴土木,修葺殿堂,增建客厅,使韩文公祠全部占据废弃的圆通寺庙址,成为五峰山半山腰平台的主要建筑,形成中为正殿3间、东为客厅3间、西为耳房2间的格局。大约到这时,五峰山韩文公祠开始有人看守,居西部两间耳房,并开始利用客厅接待游人留居。新修的3间客厅两明一暗,大屋垒有南北通炕,小屋(居东)靠南窗亦筑有东西小炕;室内明窗净几,古朴典雅。至此,五峰山韩文公祠成为到碣石山中觅幽揽胜的最佳去处,前往游览和山居者络绎不绝。

  进入20世纪初叶,其地成为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李大钊最喜爱的深山古祠。李大钊生前曾多次到这里游览、山居,利用到这里避暑的机会,进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拓荒、播种和护种等重要的革命活动,并在这里躲避了北洋军阀政府的缉捕,从而令五峰山韩文公祠在中国革命史上注册生辉。

  李大钊英勇就义以后,五峰山韩文公祠渐渐荒落,到新中国成立之前山中仅剩有一片废墟。1959年春天,李大钊的长女李星华特意从北京来到昌黎,凭吊五峰山韩文公祠遗址,写出回忆父亲与五峰山的文章,从而使李大钊在五峰山韩文公祠进行的重要革命活动得到广泛宣传。1979年10月29日,在纪念李大钊诞辰90周年之际,昌黎人民为了缅怀李大钊的丰功伟绩,决定修复五峰山韩文公祠,在五峰山韩文公祠遗址举行了隆重的奠基仪式。后来,修建经费长期没有落实,工程迟迟没有实施。1985年夏天,中共昌黎县委、昌黎县人民政府决定由昌黎县政协发起,采取“公办民助”的办法修复五峰山韩文公祠,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很快在县内外形成一个影响较大的集资热潮。当时,不少本地和外地的机关、团体、厂矿、学校和广大干部、群众,社会各界人士,纷纷出资捐款,加上省、市政府又拨出部分款项,共筹集建设资金18万余元。1985年10月,曾经跟随父亲两次到五峰山韩文公祠居住的李大钊的长子、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李葆华,不顾年迈体弱,到五峰山凭吊韩文公祠遗址,为重修工程提供了珍贵的回忆资料。1986年5月,五峰山韩文公祠修复工程动工。经过一年多的紧张施工,五峰山韩文公祠重现于昌黎城北的崇山峻岭之中。1987年7月30日,五峰山韩文公祠竣工典礼在五峰山前的界石岭上新矗立的李大钊全身汉白玉塑像下隆重举行。

相关推荐


解读中国 关注民生 引领休闲
扫码关注中国小康网公众号
ID:chxk365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