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发布!临沂文化和旅游实现融合跨越发展

2021-01-22 08:00:00 来源:临沂人民政府 作者:消息 责任编辑:康康 字号:T|T

1月21日上午,临沂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十三五’成就巡礼”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第十场,临沂市文化和旅游局的相关负责同志,向大家通报了“十三五”期间全市文化旅游扶贫成果以及文化和旅游发展成果,并答记者问。

文化旅游扶贫工作成果

扶贫工作开展以来,临沂市文化和旅游局始终把脱贫攻坚摆在重要位置来抓,精心研究,周密组织,立足部门职能和行业特点,从政策措施、资金投入、项目发展、人才培养、活动开展等多方面精准发力,扎实开展文化旅游扶贫工作,圆满完成了文化和旅游助力脱贫攻坚工作任务,多项工作走在了全省的前列,经验做法得到了各级的肯定。

其中,临沂市文化精准扶贫“3+7”行动以总评第一名的成绩被山东省政府授予第三届文化创新奖;沂南全域旅游助力扶贫、兰陵县压油沟村“企业+政府+合作社+农户”的组合模式2个案例入选《世界旅游联盟旅游减贫案例》;沂蒙红色影视基地旅游扶贫经验入选全国旅游扶贫培训教材;沂水县桃棵子村、沂水县四门洞村、兰陵县压油沟村、沂南县常山庄村入选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莒南县板泉镇、临沭县青云镇等6个乡镇被省文化和旅游厅评定为“全省非遗助力扶贫推动乡村振兴”典型乡镇;总结推广了全市30个文旅扶贫典型案例;沂南、兰陵、临沭等5个文旅扶贫案例入选山东省文化旅游扶贫典型案例。

下一步,我们继续发挥文旅优势,积极普及推广这些经验做法,巩固脱贫成果,推动乡村文化振兴。

“十三五”文化旅游发展成果

十三五以来,临沂市坚持把文化和旅游业作为国民经济战略性支柱产业进行培植,推动文化和旅游实现了融合跨越发展。临沂市作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连续三届被山东省委、省政府授予“文化强省建设先进市”,连续四届获山东省文化创新奖,2020年被文化和旅游部评为第四批全国旅游标准化示范市。

01文化旅游高质量融合发展

将文化内涵融入旅游发展,打造独具临沂特色的旅游产品体系。现有A级旅游景区170家,数量居全省第一位,其中5A级2家(全省共13家)、4A级26家;星级饭店29家,其中五星级3家、四星级6家;旅行社103家。一是大力发展红色旅游。整合孟良崮等红色资源,启动沂蒙精神纪念地国家5A级旅游景区创建工作,先后举办了中俄红色旅游合作交流系列活动、中国(临沂)红色文化研学旅行大会、鲁南经济圈红色文化旅游发展大会等交流活动。孟良崮等5家景区被列为全国百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临沂是全国红色旅游精品线路之一(全国共30条)、红色旅游重点城市之一(全国共8个),被评为“全国重点红色旅游城市”“中国红色研学旅行目的地城市”和山东红色旅游核心区。沂蒙红色基因传承“1+1+N”项目创新实践荣获第四届山东省文化创新奖。二是大力发展山水生态旅游。沂蒙山旅游区、地下大峡谷·萤火虫水洞旅游区先后成功创建国家5A级景区,沂蒙山地质公园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世界地质公园;穿城而过的滨河景区被评为国家首批水利风景区,是当前全国最大的城市湿地。汤头温泉启动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创建工作。三是打造乡村旅游沂蒙样板。临沂乡村旅游异军突起,目前有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示范点6个,省级旅游强乡镇42个、特色村86个。创建“中国乡村旅游模范村”7个、“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8个,数量均居全省第一位,临沂被评为“山东省乡村旅游示范市”。围绕乡村振兴“三步走”,打造长三角中心城市“后花园”,组织了资源分析、市场调研、规划编制、市场推介等一系列活动。

02公共服务效能不断提升

扎实推进“百乡千村”示范工程,建成综合文化服务中心(文化活动室)4013个、文化小广场达到5260个。开展“沂蒙红色文艺轻骑兵——千村行”,组织文艺轻骑兵小分队,每年送戏下乡4800余场,丰富了基层群众文化生活。文旅扶贫助力乡村振兴,全市992个省定贫困村、268个重点贫困村的文化活动室、文化小广场和广电无线数字化覆盖、应急广播“村村响”覆盖工程基本建成。精准帮扶93个旅游扶贫村,完成旅游扶贫项目122个,直接带动2414户建档立卡贫困户、4796人实现脱贫。《沂南全域旅游助力革命老区扶贫工作》被列为世界旅游联盟旅游减贫典型案例。文化精准扶贫“3+7”行动荣获第三届山东省文化创新奖。

03文艺创作硕果累累

围绕弘扬沂蒙精神,先后推出了《沂蒙情》《沂蒙组歌》《沂蒙红崖》《赵志全》《巍巍大青山》《崔家沟》等一批优秀舞台艺术作品,荣获文华奖、梅花奖、泰山文艺奖等国家和省级大奖,实现历史性突破。我市与省委宣传部、省文化和旅游厅联合出品民族歌剧《沂蒙山》,获国家“五个一工程”奖。2020年《沂蒙山》临沂版成功落地,在临沂大剧院实现驻场演出。争取中央芭蕾舞团支持,在经典剧目《沂蒙颂》的基础上,创排芭蕾舞剧《沂蒙》,入选文化和旅游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舞台艺术精品创作工程-百年百部”创作计划重点扶持作品。实施“百部小戏工程”,连续举办5届原创小戏展演,推出精品小戏100部,获国家艺术基金、群星奖等立项和表彰。美术创作繁荣发展,中国书协“临书大会”、中国美协“同源”中国画作品展两个国家级美术大展永久落户临沂,提升了“书圣故里”影响力和美誉度。

04文旅产业发展提质增效

聚焦新旧动能转换,深化“双招双引”,打造重点文旅产业项目,推动文旅产业提质增效。连连续举办四届文化惠民消费季,累计发放文化惠民消费券2820余万元,直接带动消费1.58亿元,开展文化活动7.8万场次,参与群众达2798万人次。大力开展招商引资,十三五以来签约项目65个,总投资额661亿元。全域旅游区位优势明显,全市9个县中有6个县为山东省旅游强县,数量全省第一。沂水、沂南县创建全国旅游标准化示范县(全省仅3家);沂南县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沂水、河东创建山东省全域旅游示范区。

05文化遗产保护成效显著

积极推进文物考古前置和红色文化立法相关工作。《临沂市红色文化保护与传承条例》于2020年7月1日起正式颁布施行。加强革命文物保护利用,联合市直15部门印发《临沂市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程实施方案》,公布了临沂市重点抗日战争遗址共201处、红色堡垒村(镇)85处。琅琊王墓、纪王崮春秋墓入选中国考古新发现。“带着家乡的历史上大学”暑期实践活动连续举办七季,多次荣获全省博物馆优秀社会教育活动案例等荣誉。山东“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文旅活动、山东省非遗传统舞蹈大赛等省级赛事活动相继在我市举办,组织了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暨非遗博览会等系列传承活动,推动非遗走进现代生活。

06文旅市场环境不断优化

开展文化旅游市场集中整治行动,对全市文化娱乐场所、旅游景区等进行了排查整治。加强广播电视播出质量监管,对播出违规广告等行为进行查处,保障了重要时间节点的安全播出。大力开展扫黄打非系列专项行动和集中整治,重拳打击各种非法出版活动、淫秽色情文化垃圾、违法违规传播行为,进一步净化了文化和旅游市场环境。

2021年是十四五的开局之年,全市文化和旅游工作将继续围绕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中心,逆风向上,持续发力,推动全市文化和旅游事业高质量发展。

答记者问

刚才谈到了“临沂市文化精准扶贫“3+7”行动以总评第一名的成绩被省政府授予第三届文化创新奖”,请介绍一下该项工作的具体情况?在脱贫攻坚工作实践中,我们深切体会到,文化和旅游扶贫不仅体现在物质上的帮扶,更重要的是激发群众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在扶观念、扶信心、扶志气等方面发挥文化的作用。由此我们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组织实施了文化精准扶贫 “3+7”行动,满足群众精神文化需要。“3+7”行动,即:围绕让贫困群众“乐起来”、“动起来”、“富起来”三大目标,采取七项措施,着力解决贫困地区、偏远山区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供给不足、群众文化生活贫乏等问题。

一是加强贫困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这几年,我们把补齐贫困村的文化活动设施,作为工作的突破口,累计投入经费1.9亿元,用于文化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全市992个省定贫困村全部建成了综合文化活动室、文化小广场和应急广播“村村响”,对所有贫困户免除有线电视收视费。

二是实施非遗传承和手工艺助力扶贫。选取草柳编、中国结、刺绣等十大非遗传承、手工艺门类,举办针对贫困户家庭成员的技艺培训班;帮扶26家有一定规模的非遗衍生品、手工艺电商企业,建立非遗传承实训基地,带动700多个贫困户脱贫。

三是实施文化惠民聚焦贫困村。组织全市国有文艺院团、民营院团、庄户剧团开展“文化下乡”活动,坚持“一村一年一场戏”“一村一月一场电影”,实施百部小戏创作工程,用文艺的形式反映我市扶贫和弘扬传统文化成果及典型;在贫困村中培育扶持庄户剧团,并将其纳入政府购买服务。

四是实施文化产业带动脱贫。推进“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将贫困群众纳入乡村旅游餐饮、住宿、保洁、民间手工艺品制作加工销售等,实现贫困群众就地就业。

五是实施艺术创作激励。创作《沂蒙组歌》《赵志全》《崔家沟》等几十部文化艺术作品,结合送戏下乡演出,丰富贫困村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激发贫困村干部群众脱贫致富的热情。

六是实施优秀传统文化正德扶贫。在贫困村建设一批乡村儒学讲堂,邀请专家、教授、知名学者等开展讲座,发挥“乡贤”文化的示范作用,实施“孝文化进万家”主题活动,通过加大对孝文化的宣传,倡导“孝老敬亲”等优秀传统文化。七是实施文化人才带动脱贫。建立100处基层文化辅导点,发展文化志愿者近万名参与到助力文化扶贫活动。

通过“3+7”文化扶贫行动,有效解决了全市贫困村群众没有文化活动场所、看戏难、看电影难、收听收看广播电视难的问题,实现了贫困村文化基础设施相对完善、现有文化资源能充分利用、公共文化服务得到加强的目标。

发展乡村旅游是脱贫攻坚的一个重要渠道,近年来,我市新发展了越来越多民宿、农家乐、采摘园等,请问怎样通过发展旅游产业,特别是乡村旅游,推动脱贫攻坚工作?近年来,市文化和旅游局立足我市良好的自然生态和乡村民俗等优势,利用非遗、民俗文化资源优势,引导发展乡村旅游,推进“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将全市12处国家级、39处省级、32处市级古村镇、街道、民居保护与扶贫开发结合起来,开展农家乐旅游,目前全市建成了朱家林、四门洞等45个特色鲜明的文化旅游目的地,成为群众喜爱的乡村旅游景点,实现了贫困群众就地就业,带动了致富增收,同时积极推进非遗进景区,在全市所有旅游景区均设立了非遗产品展示点、展示街、非遗项目体验区、展演区,非遗产品成为临沂旅游的独特风景。我们主要探索推行了旅游扶贫“四种模式”:

一是“景区带村”模式。充分利用景区、旅游大项目落地建设产生的辐射带动作用,通过政策资金扶持等方式,积极引导旅游项目开发建设与旅游扶贫工作深入结合,形成了以沂南县沂蒙红色影视基地为代表的“一区带四员”模式(土地入股当社员、景区务工当职员、穿上戏服当演员、售卖产品当店员);以兰陵县压油沟村为代表的“整村开发”模式,以多样化的扶贫方式带动村集体和贫困群众增收致富。

二是“产业扶贫”模式。挖掘贫困村文化旅游资源,推广“贫困户+培训基地+产业园+展馆”模式,探索建立利益联结机制。如:蒙阴县在每个旅游扶贫村和旅游特色村规划建设了村史馆和主题民俗馆,结合文化旅游节事活动,有效拉动了乡村旅游产业链条。郯城县庙山镇薛庄柳编电商产业园充分挖掘文旅资源,建设柳编工艺培训中心、柳编博物馆,成立柳编电商协会,实现创业增收,脱贫致富。

三是“结对帮扶”模式。积极引导全市旅游景区、星级宾馆、旅行社等行业单位与旅游扶贫村进行结对帮扶,通过提供就业,订购销售农副产品、手工艺品等方式拓宽贫困人员增收渠道。全市A级旅游景区均落实结对帮扶政策,吸纳周边村庄贫困户就业。

四是“自主开发”模式。建立“合作社+农户”的运作机制,通过争取各级政策资金,整合盘活贫困村旅游资源,扩大影响力。如:沂水县桃棵子村依托乡村旅游合作社,带动桃棵子村51户贫困户全部实现脱贫,成功走出了一条自主开发的旅游扶贫新路子。

刚才听到打造长三角中心城市“后花园”,能具体谈谈有哪些思路或者举措吗?打造长三角中心城市“后花园”是市委提出的统筹推进乡村振兴“三步走”的重要一“步”。前期,市文化和旅游局开展了一系列基础性工作:一是开展了长三角客源市场调研分析,针对长三角客源市场策划推出了一日游至五日游精品特色旅游线路65条。分析了我市文化旅游资源的优势所在,查找了我市旅游产品开发存在的问题与短板,确定了下步努力方向。二是开展了重点规划编制工作。将该项工作纳入《临沂市文化旅游融合发展三年计划》,研究制定了《打造长三角后花园工作方案》。三是组织开展“亲情沂蒙、红色临沂”长三角文化旅游推介活动,陆续在上海、宁波、苏州、杭州、无锡、南京等重点城市组织了一系列市场推介和文旅企业签约,扩大了“亲情沂蒙、红色临沂”美誉度和影响力。

当前打造长三角中心城市“后花园”的主要思路是:

坚持文化旅游高质量融合,推进全域旅游发展理念,突出沂蒙山水、田园乡村、历史文化、非遗传承、红色研学、温泉康养、城市商贸等资源优势,打造高品质综合性休闲旅游目的地。

1、构建自然生态系统,提升生态环境竞争力。严格落实生态红线制度,提升生态环境质量;优化城乡环境氛围,加强旅游景区、乡村旅游片区和旅游特色镇、特色村环境秩序治理,改善城乡环境。

2、培育城乡人文系统,提升地域文化魅力。把沂蒙精神作为临沂城市文化主题,在对外交通出入口、主干道路、公园、广场、重点街区等部位设置一批景观雕塑,强化红色沂蒙形象。实施文化印记工程,完善各级博物馆、文化馆、纪念馆、展览馆、乡村记忆馆、非遗馆等设施旅游服务功能,提升城乡文化内涵。

3、打造产品供给系统,提升旅游产品的吸引力。一是擦亮红色旅游品牌。全力推进沂蒙精神纪念地国家5A级旅游景区创建工作,打造全国红色研学高地。二是打牢生态旅游基础。全面提升蒙山5A级服务质量,将蒙山打造成长三角城市山岳型休闲度假胜地。提升崮乡奇观、溶洞画廊、滨水休闲、温泉度假等系列旅游产品业态,提高临沂旅游吸引力。三是推进乡村旅游精品化建设,大力发展乡村旅游集群片区,扎实开展田园综合体、村庄景区化建设,积极创建省级精品旅游小镇、精品旅游特色村。四是烙深临沂文化印记。加快推进临沂兵学文化公园、沂州里古城等项目建设,提升中心城区旅游影响力。五是打紧旅游产业融合。深化文化旅游与商贸、金融、农业、地质、环保等产业的融合发展,开发一批旅游新产品、新业态。六是加快旅游项目建设。加大旅游招商力度,面向长三角地区招引一批战略投资商落户临沂,打造一批拳头项目、精品项目。

4、配套服务保障系统,提升基础设施支撑力。一是畅通旅游交通,提升环蒙山生态观光廊道建设,打造一批快速通道、观光廊道、休闲漫道、产业链道。二是完善公共设施,提升市县乡旅游集散中心系统,健全旅游交通标识体系,深入推进旅游厕所革命,加快智慧旅游建设。三是配套餐饮住宿。发展高质量等级旅游饭店,大力发展旅游民宿。深入挖掘沂蒙传统美食、老字号特色餐饮,精心打造美食特色街区。四是扩大旅游购物,加快旅游商品研发,完善旅游购物体系。五是推行标准化建设。提升规范化、科学化管理服务水平,制订服务标准,领军行业发展。

5、构建旅游营销系统,提升临沂旅游影响力。调整市场开发布局。将客源市场重点转向长三角城市,制订营销规划、计划。集中时间节点和财力,分年度逐步实施客源城市市场开发,争取用3—5年的时间,建立稳定成熟的长三角城市客源市场。

相关推荐


解读中国 关注民生 引领休闲
扫码关注中国小康网公众号
ID:chxk365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