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少爷们的文艺梦:业余文艺宣传队的半个世纪

2013-07-08 08:00:00 来源: 临沂文明网 作者:临沂文明网 责任编辑:康康 字号:T|T

  曾经盛极一时,期待再次辉煌

  说起芝麻墩业余文艺宣传队,很多老临沂人都曾有耳闻。这支由村民自发组建的文艺演出队在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曾经盛极一时。虽然如今随着老一批的演员淡出舞台,这支宣传队也不再有当年的风光,不过队里的老队长杜春田相信,总有一天宣传队会再次辉煌。

  1 捐出收入 购置乐器

  杜春田,今年69岁,从1996年至今一直担任演出队队长。“上世纪60年代,各个公社都成立有自己的宣传队,经常组织文艺汇演,我们这个队就是从那时候建立的。”杜春田告诉记者,那时候宣传队所有的队员都是本村的村民,当时还是小学老师的他因为平日酷爱文艺,也报名参加了这个队伍。

  在杜春田的记忆中,文化队刚成立的那段日子是非常艰苦的。“既然是文艺宣传队,起码你得有乐器吧?可刚成立的时候我们啥也没有,所有的演出用的乐器、服装、道具基本都是我们自己想办法买来的。”杜春田说,当时宣传队里有个不成文的规定,队员参加公社劳动挣的钱,都要拿出一部分捐给宣传队,用来添置乐器。

  “那时候挣一块钱,我们就拿出两毛捐给宣传队。”杜春田说,买来的乐器他们视若珍宝。“不光是钱的问题,有些乐器当时只能到济南才能买到,所以东西买来大家都宝贝得不得了。”

  2 雪中苦等 只为剧本

  当时演出节目主要是《智取威虎山》、《红灯记》、《沙家浜》、《奇袭白虎团》等“八大样板戏”,除了这些节目,宣传队还经常演一些柳琴戏。“当时有以前的老前辈传下来的剧本,我们就自己照着上面排练,练得差不多了就登台表演,刚开始效果很好,不过时间长了村民也看腻了,我们就开始琢磨怎么出几个新节目。”

  想得容易,可做起来十分难,“最难的就是没剧本!”杜春田说,当时手头上有的剧本他们全演遍了,实在是想不出“新招”。在一次文艺汇演当中,他们惊喜地发现有一个单位的宣传队演的节目特别有意思,而且是之前从未见过的,后来一打听原来是人家自己写的新剧本。

  为了能得到这个剧本,杜春田和队里其他队员想尽办法,“找熟人、托关系”,终于那个单位的宣传队同意将剧本借给他们抄一份,得知这个消息后杜春田兴奋不已,冒着大雪找到他们单位,可谁知要找的人竟然不在,他们只能在雪地里站着,等了三四个小时,最终才得到自己想要的剧本。

  3 自创剧本 盛极一时

  有了这次的经历,杜春田开始琢磨,既然剧本这么难得,为什么我们不自己写呢?有了这个想法,杜春田开始尝试着去写。

  据介绍,杜春田虽然只是中专肄业,但在那个年代已经是不低的学历了。“刚开始也是‘照猫画虎’,写得非常吃力。”杜春田告诉记者,他已经记不清自己的第一个剧本了,能记得的只是当年他在桌前聚精会神写了一夜,要泡茶时不自觉地将手伸进了烟灰缸里抓了一把烟头……

  有了第一次尝试,杜春田觉得自己完全有这个能力,之后又陆续写了很多,虽然有些已经不见了,但现在他的家中还收藏了三十多本自己写的剧本。“我写的剧本内容都是结合当时社会现状的,宣传一些党的政策,或者宣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节目,形式上除了柳琴戏之外,还有‘三句半’、‘快板书’‘小品’等多种形式。”杜春田告诉记者。

  在包括杜春田在内所有宣传队队员的努力下,芝麻墩业余文艺宣传队叫响了周围十里八乡,平时邀请他们去演出的请帖不断。在那个还没有“春晚”的春节里,宣传队的演出就是村民年夜饭里重要的“一道菜”,看戏的村民在台下挤得满满当当,叫好声响彻云霄。

  4 电视普及 辉煌不见

  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电视越来越多地走进了千家万户,人们足不出门,在家中就能欣赏到精彩的节目。也是从那时候开始,宣传队也逐渐走下坡路。

  杜春田和宣传队的队员们也发现了这一问题,思量再三之后他们开始寻求变化。“原来我们的演出往往都是一个剧就能演一两个小时,年轻人根本不爱看。所以我们开始删减剧目,只保留最受大家喜欢的一段,另外增加快板、小品的演出分量。”杜春田告诉记者。

  随着老一批队员的淡出,宣传队又在村里挑选新的演员,“很多人都愿意报名,排练起来也是特别认真。”有了新鲜血液的注入,宣传队的表演又重新恢复了活力,但再也回不到当年的演出盛况。每次演出多以文艺汇演比赛为主,有时还有一些单位或企业的邀请,而前来的观众也多以老年人为主。

  最近几年,宣传队的演出任务越来越少,有时接到一场演出,杜春田往往因为演员而发愁。“老的一批队员,有的年龄大演不来了,有的都已经去世了。新近的一批演员,当年还是小姑娘,如今都已经为人妻母,没有精力再排练表演了。”

  5 最后辉煌 透露无奈

  2007年,演出队又接到表演比赛任务,这可难坏了杜春田。“能用的演员没几个了,现培养新人也来不及。而且那时候我的嗓子因为动手术,说话都十分吃力,更别提唱了。”杜春田在家想了几天,终于一个创意闪现在脑中,“既然说话不方便,干脆就不说话,饰演个哑巴总可以吧!”

  就这样,杜春田修改了原来的剧本《老伴情》,剧中他饰演一名哑巴,经人介绍和一位老太太重新组建了新的家庭,其中受到了子女等多方的阻挠,最终还是和老太太走到了一起,两人相依相伴共度晚年。

  演出中,杜春田用自己精湛的演技和肢体语言,将这个“哑巴老汉”表演得活灵活现,演出非常成功,不仅如此,由于杜春田的创意,他还获得比赛的最佳创意奖。表演最终大获成功,杜春田坦言十分侥幸,“也是急中生智,实在没有办法的办法了。”

  杜春田告诉记者,因为他热爱文艺,热爱戏曲,所以这么多年来,他付出再多也从没抱怨。“我年龄大了,而且嗓子的问题也不能再唱了。我为了宣传队操劳了小半辈子,现在看着它如此败落心里也有些惆怅。”杜春田说,“不过我还是相信戏曲是不会消亡的,只要还有爱戏曲的人,总有一天它还会重新辉煌,我们的芝麻墩业余文艺宣传队也还会有再次辉煌的一天。”

相关推荐


解读中国 关注民生 引领休闲
扫码关注中国小康网公众号
ID:chxk365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