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津南区帮助甘肃省秦安县4641名贫困人口实现稳定脱贫

2019-03-28 14:59:54 来源:天津日报 作者:综合 责任编辑:王靖羽 字号:T|T

在东西部扶贫协作中,津南区与对口帮扶地──甘肃省天水市秦安县在“联”字上做文章、“帮”字上下功夫,形成了联产业增后劲、联人才增内力、联企业促增收、联农户解困难的“四联四帮”扶贫协作新模式。在过去的一年里,津南区共落实各类帮扶资金3837.22万元,捐资捐物70.43万元,惠及贫困人口1.96万人,帮助秦安县4641名贫困人口实现稳定脱贫,有力地助推了脱贫攻坚进程。

  联产业,增强地区发展后劲

  一直以来,津南区始终把产业扶贫作为脱贫攻坚的主抓手,深挖秦安当地特色产业资源,坚持优势互补,分类施策,不断加强产业合作。

  一是做强做精林果品牌。立足特色优势产业,以打品牌、促增收为目标,不断加强对秦安县林果果品的宣传和推介工作。一方面依托津南区区位优势,免费设立津南区秦安农特产品展销中心,全年累计销售苹果、桃、花椒等农特产品209.2万元;签订了秦安农特产品进天津超市、市场协议,为秦安果品进入天津大中型超市和华北地区销售创造了条件。另一方面,制作农特产品宣传视频,借助津南区新闻媒体和政企网络平台,对秦安林果进行多渠道、广视角的宣传,有效提升了秦安农特产品在天津和东南沿海地区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二是共同建立养殖基地。针对深度贫困镇中山镇林果产业收益小、见效慢的现状,因地制宜,协调帮扶资金1000万元,结合农村“三变”改革,采取“龙头企业+合作社+养殖基地+农户”的模式,成功引进了北京万宗顺食品加工有限责任公司,实施了总投资6500万元的百万蛋鸭养殖“短平快”项目,建成了占地125亩的特色养殖产业基地,吸纳1246户贫困户资金入股、23户土地入股,实现保底分红84万元,当年带动512户2421人稳定脱贫。

  三是积极发展传统手工业。针对王尹草编、兴国制陶等传统手工业产品市场销路不广、助农增收乏力、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失传等问题,津南区投入220万元帮扶资金,建成了王尹兴农草编、康坡陶艺等5个扶贫车间,积极开发大地湾彩陶瓶、鱼纹盆和十二生肖草编等特色手工艺品80余种,通过集散协作、统一包装、线上线下一体化营销相结合的制销模式,辐射带动当地2000多名贫困群众脱贫致富。

  联人才,提高带贫减贫能力

  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着眼加强贫困地区人才培养,津南区充分发挥人才高地优势,在人才培训、干部挂职、技术引进等方面与秦安县加强合作与交流。

  要打赢这场脱贫攻坚战,不仅需要资金、物资等为贫困群众“输血”,更要注重有针对性地扶志与扶智,激发贫困群众自我发展的内生动力。因此,津南区将外部“输血”式扶贫与内部“造血”式脱贫相结合,通过双向交流培植“造血”功能。为提高秦安县科技人员带贫能力,津南区采取“请进来、送出去”相结合的方式,建立了人才双向交流机制。2018年,通过“请进来”的方式,津南区教育、卫生等方面专家61人到秦安传经送宝,培训教师、医务人员、农民技术员和创业致富带头人1379人;通过“送出去”的方式,选派秦安教师、医务人员62人,赴津南区跟班挂职、进修深造,有力促进了当地教师、医疗队伍的发展建设,取得了良好效果。

  在此基础上,津南区建立人才交流长效机制。2018年,双方互派挂职干部7人,其中县处级2人,科级5人,培训党政干部、扶贫干部60人次,解决了当地扶贫干部“思路贫困”“办法贫困”的问题,为脱贫攻坚注入了新思维。

  此外,津南区还按需引进先进技术。结合果蔬栽培实际,津南区农业部门与秦安县相关部门签订了《农业科技柔性人才帮扶秦安县产业发展技术引进协议》,先后引进苹果管理、树形整形、大棚蔬菜高效栽培先进技术3项,邀请专家现场指导培训18场,培训农技人员550人次,有效破解了林果栽培等方面的技术难题。

  联企业,拓宽群众增收渠道

  针对秦安县劳动力充足、津南区企业多用工量大的实际,津南区设立了秦安县驻津劳务工作站,建立劳务合作机制,为贫困群众增收拓展渠道。

  一是建立劳务共享信息平台。依托津南区“就业创业超市”和企业资源,津南区投入帮扶资金84.4万元,建成了秦安县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录入贫困劳动力信息18.31万条,建立了求职者和企业招聘网上对接,实现了“足不出户找工作”的劳务输出新模式。

  二是举办劳务输出专场招聘会。充分利用重要节日和桃花会、女娲文化旅游节等节会时机,先后邀请津南区48家企业举办专场招聘会4场,提供就业岗位2800多个,共向天津市输转农村劳动力463人,人均务工收入达2万元以上。

  三是积极开展村企结对。进一步将携手奔小康结对帮扶向村企延伸,协调天津宏舜联合物业、瀚洋金属等20家企业与秦安县20个贫困村建立了结对帮扶关系,为贫困村在产业发展、就业创业等方面提供帮扶。

  四是举办劳务输转培训。紧盯企业用工和贫困户劳动力就业需求,依托当地培训机构,组织开展育婴员、电工、电焊等劳务技能培训班5期,培训贫困劳动力500人,确保贫困人口稳定实现输转就业。

  联特困户,解决切身实际困难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也不能少;共同富裕路上,一个也不能掉队。”着眼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目标,津南区全力推进贫困群众稳定实现“两不愁、三保障”。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关键看贫困老乡能不能脱贫。在保障住房安全方面,津南区协调帮扶资金884.5万元,帮助全县1769户自筹能力差的贫困户实施了危房改造,让他们住房有保障。在解决饮水难题方面,津南区协调帮扶资金865.5万元,改造提升魏店梨树梁农村供水工程1处,解决2镇21村4754户21181人(其中贫困户768户3576人)的吃水难问题。在特殊困难群众帮扶方面,津南区协调慈善机构落实帮扶资金105万元,为162户五保户购置生活必需品465套,救助孤儿76名、特教学生30名。与此同时,动员社会爱心人士捐资23.52万元,资助贫困大学生40名、救助患大病贫困家庭43户;协调天津滨海汽车工程职业学院,为11名贫困家庭学生减免学费31.35万元,帮助其完成学业并推荐在天津实现就业,达到了“就业一人、脱贫一户”的目标。


相关推荐


解读中国 关注民生 引领休闲
扫码关注中国小康网公众号
ID:chxk365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