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41个困难村全部达标 为全国打赢脱贫攻坚战贡献天津作为

2021-02-02 12:43:37 来源:天津日报 作者:吕广省 靳卫东 王栋 责任编辑:王靖羽 字号:T|T

党的十八大以来,天津市深入贯彻落实关于脱贫攻坚工作的重要论述和党中央决策部署,紧紧围绕全面建成高质量小康社会的总目标,坚决扛起政治责任,破解农村发展难题,补上“三农”工作短板弱项,创新开展结对帮扶困难村工作,1041个困难村全部达到“三美四全五均等”帮扶目标,为全国打赢脱贫攻坚战贡献天津作为、天津力量。结对帮扶工作是天津贯彻落实脱贫攻坚战略部署的具体实践,也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先手棋”,覆盖之广、规模之大、投入之多、力度之强前所未有,获得了有益的经验启示,探索总结了结对帮扶“天津模式”,为天津全面实现乡村振兴、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大都市提供了借鉴意义。

  五级书记层层抓落实

  把加强党的领导贯穿始终,“五级书记”负总责,组织、农业部门牵头抓总,构建完善了从上到下大抓帮扶的体制机制。脱贫攻坚,加强领导是根本。帮扶工作始终把党的领导层层贯穿到底,实行“五级书记”负总责,“一把手”切实扛起主体责任,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充分发挥组织部门作用,市委组织部会同市农业农村委共同负责帮扶工作的组织协调和统筹推动,各区委组织部长任区帮扶办主任,牵头抓总帮扶工作的推动落实。正是有了各级组织部门的参与,才能将结对帮扶和组织建设、主题教育、干部选拔等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增强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做好帮扶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把加强村党组织建设作为首要帮扶任务,驻村工作组组长任 “第一书记”,帮班子、带队伍,通过换届选举,困难村全部实现“一肩挑”,党组织的领导地位和轴心作用得到进一步强化,困难村“两委”班子矛盾减少了、干事效率提高了,步调一致、齐心合力,班子战斗力明显增强,团结带领农民群众干事创业,得到了百姓的赞同和拥护。宝坻区潘套村党支部书记刘福禄提到帮扶就兴奋地说道:“区里可重视我们了,区‘一把手’都亲自来过,镇里也经常来指导工作,驻村干部更是抛家舍业地来帮助我们发展,我作为党支部书记,更应该以身作则,不带领大家把全村变个样,决不罢休。”通过帮扶,困难村软弱涣散党组织全部实现转化提升,战斗堡垒作用逐步增强,1041个困难村党组织全部达到“五好党支部”创建标准。实践证明,推行村党组织书记、村委会主任“一肩挑”是完全正确的,是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推动农村各项事业发展的有利有益之举,必须始终坚持“一肩挑”方向不动摇,夯实筑牢党在农村的执政根基。

  兜住底线不落一村一户一人

  聚焦精准帮扶、精准施策,“整村推进”全面提升、“到户到人”兜住底线,不落一村一户一人。脱贫攻坚,精准是要义。扶贫开发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之举在于精准。帮扶工作始终坚持“六个精准”的重要要求,做到因地制宜、对症下药、精准滴灌。在精准帮村上,聚焦“三农”短板问题,倒排确定1041个困难村,组织党群部门重点帮扶党组织软弱涣散村,经济部门和企业重点帮扶经济薄弱村等,做到因需对接、精准安排。广大驻村干部入村后,在田间地头、到农户家中访贫问苦,累计走访35万余户,摸清查实“家底”,拿出有针对性的帮扶措施,着力解决制约村庄发展的短板弱项。市文化旅游局结对帮扶蓟州区石炮沟村,工作组立足村庄优势,制定帮扶规划,扎实开展工作,将困难村打造成为亮眼的旅游村。石炮沟村村民张鑫激动地说:“临近村都在搞旅游,咱们村基础差,一直不知道怎么搞,刚一听说来帮扶的是旅游局,大家伙别提多高兴了。帮了我们几年,现在村里旅游红火着呢。”在精准帮户上,全面实施“筑基”工程,进行全覆盖摸底排查,精准识别、建档立卡,不断加大教育资助、医疗救助、住房安全、社会兜底工作力度,实现“应保尽保”,并制定“发点球”的精准救助政策,做好“救急难”工作,确保帮扶兜住底、不落一户一人。东丽区窑上村村民南长燕身患尿毒症,为了治病家里负债累累,通过社会救助保障精准施策,帮助解决了生活、工作等问题。她说:“多亏了各级政府帮我渡过难关,给了我生活下去的信心。现在手术做完了,身体一天天好转,自己也学点手艺,做美甲赚点钱,生活越来越好了。”正是把精准作为帮扶工作的核心要义,做到精准识别、精准帮扶、精准施策,才能实现扶真贫、真扶贫、真脱贫。

  产业扶贫带动农民增收致富

  大力实施产业帮扶,“区域统筹、镇村联动、一村一策”发展优势产业,持续壮大集体经济,带动农民增收致富。产业扶贫是稳定脱贫的根本之策。产业扶贫是最直接、最有效的办法。帮扶工作始终把实施产业帮扶、强化“造血”功能,作为困难村稳定长久脱困的重要途径。农业农村部门立足困难村产业发展,针对村庄不同区位条件,对位置优越、资源丰富的村实行“一村一策”,支持村集体自我发展优势产业;对基础资源较差、无法自我发展的村,采取“区域统筹”模式,由区镇打捆使用帮扶资金,利用区镇特色产业优势,打包建设规模化、市场化、长效化的大项目、好项目,带动村集体和农民双增收。蓟州区整合全区产业帮扶资金4.26亿元,打造21个产业项目,每年给284个困难村每村返还利润7万元。蓟州区官场村村民张学华说:“区里在我们镇建了一个蘑菇产业园,他们不光自己搞,我们也可以去园里租棚自己种,园区替我们卖,弄得好一年挣个小十万块,吃喝不愁了。没条件租棚的,去园子里打工,一个月3000多块呢,离家近、钱又多,日子越过越好了。” 通过“区镇统筹、一村一策”,产业项目更加符合当地发展规划,迎合市场需求,降低项目风险,增加项目收益。并探索创新了八大产业帮扶带动模式,实施就业帮扶、技术帮扶,通过产业联农带农,既壮大了村集体经济,又带动农民增收致富,真正实现了产业兴村富民,农民的钱袋子越来越鼓,幸福感、获得感越来越强。

  聚力打好脱贫攻坚“组合拳”

  举全市之力合力攻坚,真金白银投入帮扶、精兵强将充实基层,打好人力集中、政策集合、资金集聚的帮扶“组合拳”。帮扶工作中坚持全市上下同向发力,构建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大帮扶格局。广泛组织789家机关、企事业单位、驻津单位、民营企业选派2095名干部驻村开展帮扶工作;抽调全市410名农业科技人员实施技术帮扶;组织3.9万名党员干部直接联系服务困难村困难家庭。农业农村部门发挥主责部门作用,投入“美丽村庄”建设和产业发展专项补贴资金25.34亿元;48家市级职能部门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实施电网、饮水等一系列改造工程,投入近50亿元;各区制定出台“1+N”的系列政策文件,投入近140亿元;各帮扶单位想方设法给予困难村大力支持,投入十亿多元。广大驻村干部与农民群众同吃、同住、同学习、同劳动,扎根农村、真帮实驻,帮助困难村摆脱贫困、走向富裕。宁河区东白村村民于长青说:“以前我们村破着呢,都是土路,还缺电少水的,好多人都不愿在村里住了,现在帮扶来了,给我们村修路通水,驻村干部帮着村里一起发展,现在村里建得可好了,生活很方便,大家伙都说村里现在比城里还好哩!”正是全市上下为实现帮扶目标精诚合作、尽锐出战,真抓实干、攻坚克难,困难村才会有翻天覆地的变化,才能如期打赢结对帮扶攻坚战、决胜高质量小康社会。

  扎实推动乡村振兴再出发

  巩固拓展帮扶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以“天津之为”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贡献“天津力量”。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要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随着结对帮扶工作取得决定性成果,工作重心要转移到巩固结对帮扶成果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衔接上,指导各帮扶单位继续履行帮扶责任,定期到村“回访”,加强产业项目和基础设施的跟踪管理,保证项目长期发挥效益,完善帮扶项目与农民群众利益联结机制,持续带动村集体和农民增收致富。围绕农业农村“五个现代化”建设,将帮扶成果融入乡村建设行动,着力推进“产业帮扶”向“产业兴旺”转变,“基础提升”向“生态宜居”转变,“激发动力”向“乡风文明”转变,“打牢基础”向“治理有效”转变,“促进增收”向“生活富裕”转变,进一步完善社会救助政策体系,持续做好困难群体兜底保障工作,为我市全面实现乡村振兴奠定坚实基础。

  作者:天津市农业农村委农村社会事业促进处吕广省、靳卫东、王栋、李立


相关推荐


解读中国 关注民生 引领休闲
扫码关注中国小康网公众号
ID:chxk365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