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写在笑脸上——静海区静海镇小高庄村乡村振兴发展侧记

2020-11-24 11:45:23 来源:天津日报 作者:杜洋洋 刘玉祥 责任编辑:王靖羽 字号:T|T

image.png

对幸福的定义,一千个人有一千个答案。

  静海区静海镇小高庄村村民赵淑霞说:“拧开水龙头,就有城市自来水;在村口,就能坐上通往城区的公交车。想健身,村里广场上有健身器;想下棋、唱戏,有活动场所,这就是幸福。”

  村民胡建民说,去年,他家搞起了林下养殖,纯赚15万元,今年心气儿更高了,继续扩大了养殖规模,“钱”景可观。

  依偎在南运河畔的小高庄村共有村民213户、514人。几年前,垃圾靠风刮、污水靠蒸发、家里现代化、屋外脏乱差,是这个村的真实写照。现如今,污水有了“家”,垃圾有人拉,花有千姿百态,景有满目叠翠,是村民的共同感受。

  实实在在的幸福,写在了村民一张张温暖的笑脸上。

  筑堡垒 强阵地

  一条条平坦整洁的柏油路直通农家,一座座红瓦白墙的新居井然排开,内容丰富的文化墙展现着文明风尚……初冬时节,走进小高庄村,一幅环境美、乡风美、生活美的美丽画卷徐徐展开。

  迎着冬日暖阳,记者来到小高庄村党群服务中心,此时,多功能活动厅内,村“两委”正在开展“让垃圾分类成为习惯”主题宣传活动。活动中,村干部详细讲解了垃圾分类相关知识,现场指导村民对各类垃圾进行正确投放,让大家对垃圾分类有了更直观的体验,也让村民进一步认识到实行垃圾分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村民代表齐聚一堂,或仔细聆听,或认真做着笔记。

  “垃圾分类与大家息息相关,我们这次活动的目的就是要引导村民提高自觉爱护环境卫生的意识,养成垃圾科学分类的好习惯,让‘绿色、低碳、环保’的理念深入人心。”活动结束后,村干部胡亚旭对记者说。

  “以前,我们村传达信息的时候都是靠大喇叭广播,人们都听得不仔细,自从建了党群服务中心,把人们都聚集到这儿的大会议室,面对面地交流,现场效果非常好。”村民胡大姐有感而发。

  这个高标准建设的党群服务中心,建有多功能活动厅、新时代文明实践站、道德讲堂、日间照料室、配餐室、农家书屋、书画室、综治中心、退役军人服务站、半边天家园、青少年活动中心等多个活动场所。

  “按照设施配套标准化、服务功能最大化的标准,去年7月份,总建筑面积500平方米的党群服务中心建成启用,解决了以前村内村民活动没有场所的难题,并且成为村里开展办公议事、党员活动、教育培训、便民服务、文体娱乐的综合阵地,进一步增强了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村党支部书记、村主任刘子钰告诉记者。

  阵地建起来,活动搞起来,作风硬起来,担子才能挑起来。

  党群服务中心建成后,村“两委”以强化服务、整合资源为重点,着力打造凝聚党员、服务群众的党建服务驿站,搭建起党员干部与村民的连心桥,切实提升了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引领功能和服务群众能力。

  “我们不断完善党群服务中心的运行管理制度,确保每天至少有1名村干部在服务中心24小时值守,全天候服务村民。同时,梳理服务事项46项,对能当场办的事当场办,需要协调上级部门解决的,由党员干部为村民代办,实现村民小事不出村、大事有人帮。”刘子钰介绍说。

  小高庄村党群服务中心有人气、接地气,解决了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提升了群众的幸福指数。

  美环境 塑颜值

  吾心安处是吾乡。美丽乡村是村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对幸福最接地气的解读。

  宽敞的道路、成行的树木、整洁的环境、环村路上的太阳能路灯,漫步村内,一步一景,彰显着绿色新农村的别样魅力。

  “咱们村这几年变化是太大了,从前村里这路呀,一下雨就没法走,老深的水,现在修了柏油路,村里环境大改造,跟城里的小区比,没啥区别。”提起这些年村里的变化,土生土长的村民胡桂茹连声赞叹。

  近年来,小高庄村积极借助各级帮扶投入,针对基础设施差的实际,首先改造上下水管道,为村民生活提供方便。随后,把村里的路全部改造了一遍,村内主街水泥路面硬化6790平方米,胡同铺设面包砖硬化1.4万平方米,彻底改变了过去晴天一身土、雨天两脚泥的境况。同时,新建、改建水冲式公厕5座,取消5个露天垃圾池,新购垃圾筐200个,建成封闭式垃圾转运站1处,成立村保洁队,负责垃圾清扫、道路管护、绿化养护、公共设施维护,村庄面貌焕然一新。

  午后,阳光正好,村西的健身广场上,上了年纪的村民三三两两地坐在一起聊家常、晒太阳,享受着惬意的时光。

  “以前吃完饭,就是看电视、睡觉,现在有了小广场,也有健身器材,我们老哥儿几个,吃完饭就过来,聊聊天,健健身,这心里别提有多乐呵了!”65岁的韩大爷喜滋滋地说。

  村民告诉记者,借着坑塘清淤治理之机,村里建起了4700平方米的健身小广场,同时,在村内安装路灯45盏、太阳能路灯30盏,村内白天绿了起来、晚上亮了起来。村民自发组建了秧歌队、舞蹈队等文体组织,每天晚上,都有不少村民到这里娱乐跳舞、健身休闲,大家其乐融融。村“两委”也会定期在这里举办阅读推广、文艺演出、书画展览等文化活动,为本村村民增强文化底蕴。

  2019年,村里又重新粉刷民居外墙17000平方米,改造老化下水道480米,道路整修铺设柏油路面5200平方米,村内现有的4个公厕全部改为水冲式卫生厕所,更加方便了村民生活。

  建机制 重长效

  “过去,有些人家把杂草和垃圾随处堆放,既影响了整体环境,还影响了邻里关系,现在村里实行了‘门前三包’,通过村干部反复宣传,如今大家都养成了良好的卫生习惯。家家户户门前屋后干净利索。”村民李大姐说。

  美丽乡村,不能“一时美”,更要“持久美”“常态美”。

  为持续保持人居环境整治成果,让村庄美得有深度,美得有活力,小高庄村积极探索长效机制,采取“网格化+十户联防”的方式,即将村庄划分为两个基础网格,由两名村班子成员分别担任网格员,在网格体系下开展“十户联防”,即按照10至20户的标准将全村划分12个十户联防小组,每个联防小组配两名联户长,1人为组内党员,1人为村民代表,两人在所辖区域开展邻里守望、巡逻巡护等工作。

  “实行网格化管理,建立了‘门前三包’,逐户划定责任区,将责任压实,形成了广大党员带头示范、作出表率,广大群众人人知晓、人人关注、人人参与的良好氛围。”村委胡振泉告诉记者。

  美化家园,人人有责,村民既是美好环境的建设者,也是管理者,更是优美环境的受益者和享受者。

  乡村美了,百姓笑了。如今的小高庄,美在环境,更美在人心。

  “大爷,这些日子,血压控制的怎么样?天气凉了,多穿衣服,那不得劲儿,就给我打电话。”昨天一大早,村干部就来到了刘大爷家,了解独居老人生活情况,帮扶老人收拾屋子。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小高庄村实行了“五个一”工作机制,即村综治中心张贴一张体系图,接受村民监督;各联防小组街口悬挂一块联户标牌,公开联户信息;向全体村民发放一张联系卡,明确联户事项;联户长配发一本《联户长工作手册》,记录工作情况;每周至少开展一次入户走访,了解群众动态。目前,24名联户长已实现对全村156户村民的常态化谈心走访。

  环境好了,村民致富奔小康的心气也更足了。

  打机井、发展林下养殖、做强冬枣产业……

  胡振泉介绍说,近年来,村“两委”确定发展现代农业,促进集体增收、村民致富。目前,全村已有5户村民发展林下养殖,预计每户年纯收入达15万元。创办农丰蔬菜专业合作社,流转土地630亩,参与龙海产业带设施农业开发,村集体每年增加收入2万多元,村民每年获得稳定的租金。去年,成立了枣树种植协会,实施100亩优质冬枣示范种植项目,新建节能温室5座,种植优质新品枣树,实现错季上市,当年即实现销售收入6万元。同时,免费为村民提供2万棵优质冬枣树苗,示范带动现有490亩传统脆枣进行品种改良,使全村90%以上农户受益。在此基础上,依托区位交通优势,发展枣品加工、休闲采摘和旅游观光,不断延伸产业链条,实现一二三产融合发展。

  “这两年,经过加强水、电、路、环境等基础设施建设,全村村容村貌发生了巨大变化,村里的产业也发展得越来越好。现在,村民们对未来的发展越来越有信心。未来,我们还要在环境卫生、村民生活条件改善和产业发展上持续用力,让村民们有更多的获得感。”刘子钰信心满满地说道。


相关推荐


解读中国 关注民生 引领休闲
扫码关注中国小康网公众号
ID:chxk365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