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胜时刻|一张照片背后的帮扶故事】 史前绝技焕新生 重启传承助脱贫

2021-04-25 09:52:49 来源:《小康》•中国小康网 作者:吉宝刚 责任编辑:明晓 字号:T|T

image.png

(点击图片观看视频)

  中国小康网天水4月25日电 近年的史学研究称,五千年文明看西安半坡,八千年文明看秦安大地湾。

  甘肃省天水市秦安县是新石器时期大地湾文化遗址所在地,一期出土的三足钵等彩陶,是我国发现历史最早的彩陶,陶器的内外沿上发现的70多种彩绘符号,曾使郭沫若兴奋不已。他认为那些刻划标记“可以肯定地说是中国文字的起源,或者中国原始文字的子遗。”

  作为甘肃省博物馆镇馆之宝的人头形器口彩陶瓶,则展现了那个时代先民创造的辉煌文明。

  这样一件作品,在秦安县兴国镇康坡村,被完美地复刻并展现在大众的面前。复刻者,就出自康坡村陶艺扶贫车间。

  文化传承的现代难题

  位于秦安县城东部的康坡村是甘肃省四大文化河谷之一,是闻名遐迩的“陶之乡”。

  一排整洁的青砖红门窑洞里,“90后”小伙儿康晓刚正忙得抬不起头,沾满泥巴的双手在制陶工具上灵活地上下翻动,片刻,陶土就变成了精致的陶器。

  康晓刚是康坡村陶艺扶贫车间的负责人、第四代秦安陶器烧制技艺的传承人。

  二十世纪70年代末,考古队员发掘大地湾史前文化遗址,大地湾彩陶重新面世。为了修复文物,考古专家带着图纸和残片,找到秦安县兴国镇康坡村的陶艺匠人、康晓刚的爷爷康新田帮忙。

  即使是康新田这样的陶艺高手,面对失传已久的彩陶技艺也一样一筹莫展。在专家的指导下,他和儿子康存良最终摸索出制作大地湾彩陶的10道工序。如今,康晓刚和哥哥康晓龙则留在家里传习绝技,打理陶艺扶贫车间。

  “爷爷最开始制陶的时候,以瓦盆、瓦罐为主,后来才开始复制大地湾彩陶,受爷爷影响,我和哥哥从小就迷上了制陶。爷爷经常和我们念叨,制陶是吃饭的手艺,不能丢。”康晓刚回忆道。

  说起康坡村的制陶历史,秦安县扶贫办副主任、天津津南区援甘干部刘峰告诉中国小康网,村里的土地贫瘠,收成不好,但红土黏性大,却是制陶的好材料。慢慢的,从事制陶的村民越来越多,康坡村逐步成了制陶村。

  “最多时山上有220多个窑,超过80%的村民制陶。”刘峰说,“但康坡村的制陶长期分散经营,水平质量参差不齐,手艺不能转化成效益,康坡村也一直没有摆脱贫困。”

  随着日用陶器越来越多地被其他材质的器物所取代,康坡村的制陶业开始面临生存危机。

  59岁的康坡村村民康旺才,在制陶方面也是一把好手。但祖传的手艺却没能成为致富的路子。“以前去县城卖陶器,天没亮就出门,回到家天也黑了,几十上百里路,俩人赶一辆车,特别辛苦,还卖不了几个钱儿。”康旺才告诉我们。2000年前后,靠制陶卖陶已经很难养家糊口,康旺才只好去城里务工。

  康旺才的经历正是康坡村制陶人的缩影——越来越多的村民选择种地或进城务工。有手艺,没收益,2013年底,全村建档立卡贫困户205户890人,贫困发生率达38%,制陶文化也面临消逝。

  天津助千年陶艺重生

  转机来自东西部扶贫协作,天津市津南区与秦安县建立了结对帮扶关系。如何帮助康坡村找到一条可持续发展的脱贫道路成为援甘干部们的必修课题。

  秦安县委常委、副县长,天津津南区援甘干部王育盛说,“针对康坡村悠久的制陶文化和村民的制陶手艺,援甘干部们始终想着如何挖掘当地的文化资源,让陶艺扶贫这条路‘活’起来。”

  2018年,津南区咸水沽镇出资100万元,兴国镇自筹近20万元,建成了占地667平方米的现代化陶艺扶贫车间。车间以原有的制陶窑洞为基础,包括了窑体修复加固、制作室、彩绘室、包装室、陈列室等,购置了电窑等先进设备。还请专家对制陶技艺进行改良,开发出彩陶工艺品,并由当地政府牵头引进多家企业助车间打开销路。

  同年11月,扶贫车间正式运营,扶贫效果立竿见影。王育盛说,“津南区一家企业一次就签订了价值两万余元的彩陶工艺品订单,扶贫车间也先后与甘肃几家博物馆建立了复制品制作合作关系,产品在天水高铁站和伏羲工坊等窗口单位进行展示宣传,车间的订单式销售和网络销售都有了很显著的进步。”仅在康坡村一个村,车间已助13户贫困户实现如期稳定脱贫,全镇累计带动贫困户脱贫达100户。

  康旺才不曾想到,曾一度放弃的祖传手艺能让自己富起来。现在,他是车间里的“艺术大师”,一天能挣100多元。加上种苹果和花椒的收入,早已摘掉了贫困帽子。他感慨道:“现在生活好了,我更希望我们的制陶绝活能传承下去。这是老一辈留下的东西,丢不得。”

  2019年以来,为进一步传承弘扬制陶文化,车间开始经常接待美术培训班,北京科技大学等在此挂牌成立了实训基地,多家公司依托车间成立双创园孵化工作室。

  村里制陶文化再次焕发生机,彩陶制作技艺开始成为当地帮助贫困人口脱贫的朝阳产业。康晓刚表示,接下来,车间将进一步开发文创产品,增加陶器的附加值,在增加村民收入的同时,也传承陶艺文化,让康坡村陶器成为当地的一张名片。


  撰文 摄影 摄像/吉宝刚

  指导单位/天津市委网信办

  联合报道/天津市合作交流办

  天津市对口援甘前方指挥部

  支持报道/甘肃省天水市扶贫办

相关推荐


解读中国 关注民生 引领休闲
扫码关注中国小康网公众号
ID:chxk365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