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兰洋镇番开村委会交月村省级脱贫光荣户姚...

2021-01-09 08:00:00 来源:儋州市人民政府网 作者:儋州市融媒体中心 责任编辑:康康 字号:T|T

图为省级脱贫光荣户姚崇华正在自己鸡舍里喂鸡。儋州融媒全媒体记者  罗鑫  摄


儋州市融媒体中心消息  “在党和政府的帮助下,我家全面实现了‘一达标两不愁三保障’,加上产业就业政策的帮扶,使我家生活越来越好。”谈及如今的生活,省级脱贫光荣户兰洋镇番开村委会交月村姚崇华笑得合不拢嘴。

“我和妻子相互鼓劲”

姚崇华家庭人口6人,因为缺土地、缺资金和因学等问题,2015年纳入贫困人口。“我和妻子结婚时外家给了400株橡胶,另外我们再打些零工,这些就是我们主要的生活来源。之前橡胶价格好,孩子也还小,经济压力不大。但后来,胶价猛降,孩子又上大学,生活也就越来越难。”姚崇华说道。

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后,政府通过教育帮扶、产业帮扶、鼓励就业、住房补贴等多项措施,全力帮助姚崇华摘掉“贫困帽”。

姚崇华说:“当时我们就在想,假如一直采取等、靠的思想,我们的生活肯定会越来越穷,所以我和妻子就相互鼓劲,我们要更努力打工,之前假如出了五分的力,现在要出十分的力。国家和海南已变得越来越好,我们也不能拖了后腿。”

就这样,政府帮扶+自身努力,两人靠着400株橡胶平均每年约1万的收入,以及平均每年3万元的零工收入,全家在2017年脱了贫。

“多项收入巩固成效”

姚崇华一家每年都能收到产业分红了。

随着扶贫资金的投入,自2017年开始,姚崇华一家就收获到了七叶葡萄产业的分红,至今如此。

“2020年8月收到了1000多元的葡萄产业分红,还有9月收到600多元的淡水龙虾分红,政府一直通过这些福利政策巩固我们的脱贫成效,我们非常感恩。”姚崇华说道。

另外,姚崇华和妻子还在附近的闲置用地上种了200余株的竹笋,每年4-7月,夫妻俩总是用车拉着新鲜的竹笋到合罗市场上去卖,按1元多的市价,他们能获得年收入6000元。

“我们家地理优势好,离家不远就是莲花山文化景区了,我有空就骑着摩托车到那去打零工。现在我们夫妻俩和儿子儿媳都在那打工,工钱100一人一天。去年我们家还获得政府务工奖补18000多元。女儿现在在那大半工半读,全家日子不算富裕,但也是有滋有味了。”姚崇华脸上挂起了微笑。幸福的生活都展现在这笑脸里。(儋州融媒全媒体记者林晓云  编辑熊铁辉


相关推荐


解读中国 关注民生 引领休闲
扫码关注中国小康网公众号
ID:chxk365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