濮阳华龙区濮东办事处文化站站长郭遵卫:以百姓心为心

2021-01-18 16:39:15 来源:《小康》·中国小康网 作者:张峰利 责任编辑:明晓 字号:T|T

  中国小康网讯 “我要继承和传承雷锋精神,把雷锋精神当成我家的传家宝。”说这话时,濮阳市华龙区濮东街道办事处文化站站长郭遵卫的语气充满了肯定与坚决。

  黝黑的皮肤、花白的头发、清晰的思维、稳健的步伐,这就是郭遵卫给人们的第一印象。如此普通的形象,让人很难联想到,他就是那个荣获过“感动濮阳十大人物”“河南省劳动模范”等称号,入选过“中国好人榜”的“濮阳好人”郭遵卫。

  正是这样一位普通的老人,在无数人困难时,主动伸出了援手,为众多陷入困境的人们带去了希望。

  “我从小没有父母,忍饥挨饿,能活到现在,还当上了文化站的站长,一个月能收入几千元钱,这一切,都得感谢党的恩情。我必须用行动去回报社会。”郭遵卫的声音铿锵有力。

  他说到了,同时也做到了,不求名,不为利,数十年如一日地去帮助每一个需要帮助的人。

  西河寨村有位9岁的小姑娘,父母离世,只有她和80岁的奶奶相依为命,小姑娘自尊心强,不接受任何人援助,郭遵卫知道后,就偷偷把买生活用品的钱交给她班主任,把饭钱直接交给学校食堂,只是为了让她能和正常的孩子一样健康成长。

  黄城村有位七十多岁的孤寡老人,无儿无女,胃黏膜脱落百分之九十五,无法进食,一个月要输液20天,郭遵卫偷偷地为她垫付了医药费,不管什么节日,刮风下雨都会跑去看望她。老人每次见到郭遵卫,都会感激地掉泪。

  类似这样的事情,郭遵卫已经做过太多太多。他在倾尽自己所有的力量,用付出和热情帮助需要帮助的人,用生活的点点滴滴诠释奉献的真谛。

  “我穿的这双鞋,是捡来的,没有损坏就被人扔了。我并不是没钱买鞋,只是想拿买鞋的钱去多帮助一个人。”郭遵卫指着自己脚上的鞋,淡淡地笑着说。

  心中有力量,眼前有希望。许多人被郭遵卫的精神感动到,2017年当“遵卫志愿服务亭”揭牌成立时,更多的志愿者加入了郭遵卫的团队。他们慰问空巢老人,帮助留守儿童,发放救助帮扶资金,给环卫工人免费发放棉手套,为群众义务补胎,维修电动三轮车,凡是他们出现的地方,都能听到百姓的赞扬声。

  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当大家都在家里自我隔离时,志愿者们已纷纷出发,奔赴各个有需要的岗位。他们将御寒的姜糖水送到值岗党员手中,为孤寡老人代购食品,劝说在外面闲转的人返回家中。

  岁月静好时,他们如同一盏盏蜡烛,默默地在岗位上发光发热;疫情来临之际,这些星星点点的光亮便立刻汇聚起来,如太阳般迸发出耀眼的光芒。

  郭遵卫全家人都在志愿者服务队中,就连只有三岁的小孙子,也已经能够完整地唱完《学习雷锋好榜样》。

  有一天,小孙子忽然说:“爷爷,我想见见雷锋爷爷,咱们去他家里看看吧?”郭遵卫震惊了一下,随即说道:“志愿亭就是雷锋爷爷的家呀!”小孙子用天真的双眼看着他说道:“不对,志愿亭是咱们的家。”

  因为常去志愿亭找郭遵卫,小孙子已经把那里当成了自己的家。郭遵卫这时才意识到,虽然歌曲里唱诵着雷锋,精神上学习着雷锋,然而新一代的人却看不到一个真实的雷锋形象。

  当天中午,郭遵卫组织家人召开了家庭会议,经过全家商议,决定建立一座雷锋像,六口人凑出了一万三千七百元钱。晚上,郭遵卫又联系了志愿者团队,志愿者们纷纷倾情解囊。濮东街道办事处的领导了解到此事后,立刻发动干部职工进行了捐款。很快,雷锋像就在华龙广场西侧立了起来,他身着军装,手捧毛主席语录,昂首阔步地向前“迈进”。

  50多年前,雷锋给我们种下一颗叫做“奉献”的种子,如今这颗种子已成长为千千万万棵为民遮风避雨的大树。郭遵卫与他的志愿者团队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贯彻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艰苦奋斗的螺丝钉精神。

  经过一番努力,华龙区“学雷锋志愿服务主题公园”在2020年6月1日举行了开园仪式。每次走到“学雷锋志愿服务主题公园”郭遵卫眼中就会露出了幸福的光芒。

  “2014年底,我开始出现了眩晕症状,去了医院也没找到病症,医生说是脑子疲劳过度了,让我少想点事,多休息休息就好了。但我是这样想的,我只要还有一口气在,只要我得身体还能动,就应该抱着乐观的态度,去做更多的事,去帮更多的人。”从郭遵卫朴实的话语中,我们可以听出,雷锋式的奉献精神给郭遵卫带来了无穷的力量,让他在坚守中,诠释着奉献、坚韧与无畏的人生。(张峰利)

  中国小康网河南频道投稿信箱:1005506700@qq.com 热线电话:0371-63717116


相关推荐


解读中国 关注民生 引领休闲
扫码关注中国小康网公众号
ID:chxk365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