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粮食高质量发展 保障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2023-03-15 15:54:53 来源:《小康》•中国小康网 作者:消息 责任编辑:王靖羽 字号:T|T

  中国小康网济南讯 3月15日,山东省政府新闻办举行“坚定不移推动高质量发展”系列新闻发布会第十场,邀请省粮食和储备局党组书记、局长王伟华女士,副局长、新闻发言人孟军先生,滨州市副市长毕志伟女士,莒南县委副书记、县长厉伟先生,青岛天祥食品集团董事长、总经理于强先生,介绍高质量发展粮食产业、提升粮食安全保障能力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总.png

  首先,王伟华女士介绍山东省粮食产业态势。近年来,山东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认真学习贯彻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重要指示,牢记粮食安全“国之大者”,坚持高质量发展主题,强化“三链协同”“五优联动”,走出一条产业发展强、带动作用好的山东粮食安全之路。山东省粮食产业呈现稳中有进、进中提质的良好态势,为端牢中国饭碗展现出大省担当。山东省粮食产业主要具有四大显著特点:一是规模大。初步统计,2022年,山东省粮食产业经济工业总产值突破5000亿元,占全国总产值的1/8以上,继续保持全国领先。全年各类粮食企业收购粮食9909万吨、加工转化粮食8523万吨。二是企业多。山东省纳入粮食产业经济统计范围的企业1415家,年销售收入过百亿的企业集团6家、过30亿的企业30家。三是实力强。山东省粮食产业结构齐全、种类丰富,山东省小麦粉年加工能力5057万吨,食用油年油料处理能力 2637万吨,深加工企业年加工能力2871万吨,粮油产品供应水平稳居全国前列。四是品牌响。“齐鲁粮油”连续四年入选中国粮油影响力公共品牌,纪录片在中央电视台播出,“道不尽齐鲁粮油好”广为人知,山东粮油产品热销全国,品牌影响力和美誉度持续提升。

图片1.png

  王伟华女士指出,在山东省粮食产业工作中,首先做好引领规划,《山东省“十四五”粮食流通和物资储备发展规划》专章布局“建设粮食产业强省”,提出打造优质粮食工程升级版、齐鲁粮油品牌新引擎、主食产业新高地、“中国食用植物油田”和实施“粮芯计划”等具有引领性、前瞻性的举措任务,取得了良好成效;其次充分发挥典型带动和平台助力作用,使典型市、县、企业起到示范带动作用,支持以各自优势产业和特色产品为依托,扩大产能,提档升级,做大做强,做好展会展销,用好科创中心,抓好宣传推介;最后进行服务保障,抓收购助力农民增收,抓应急强化保供稳价,抓监管维护市场秩序使其运转有序。

图片2.png

  粮食安全需上心,人民群众才放心

       孟军先生指出,山东在粮食产量连年增长的同时,是从以下四个方面确保粮食食品安全:一是进一步完善制度保障,新修订的《山东省粮食收购管理办法》和《山东省地方储备粮管理办法》均对地方储备粮收购入库和销售出库的质量安全工作提出了新的更严的要求。先后制定印发《山东省粮食质量安全监管实施细则》《山东省地方储备粮质量安全管理实施细则》《关于进一步加强粮食质量安全管理的通知》等系列制度文件,明确粮食收储企业特别是地方储备粮承储企业要建立粮食出入库质量检验制度、粮食质量安全档案制度,储存期间定期开展质量检验,及时发现和处置粮食安全隐患;二是进一步加强质量监测,一方面加强新收获粮食质量安全风险监测预警,另一方面强化粮食质检体系建设;三是进一步强化监督检查,组织开展粮食流通“亮剑”专项执法行动、联合省市场监管局印发《2022年全省夏粮收购监督检查实施方案》,开展粮食收购监督检查,督促指导地方储备粮承储企业认真落实各项出入库质量检验制度,严防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粮食流入口粮市场或进入政策性库存;四是进一步推进标准化工作,积极参与粮食标准制修订,推进鲁粮集团鲁中储备库等2家单位开展国家绿色储粮标准化试点建设,组织开展好粮油产品遴选,依托粮食安全教育基地,组织开展粮食科技活动周、世界粮食日和粮食安全宣传周、“齐鲁粮油”六进等系列活动,普及粮油标准、营养健康、节粮减损等粮食质量安全知识,引导群众健康饮食消费。

图片3.png

  只要努力打造,“一池春水”也能发展成“百川汇流”

       作为全国粮食产业经济发展示范市,滨州的粮食产业保持着高质量发展。毕志伟女士解释道,滨州之所以从“一枝独秀”到“春色满园”,是因为滨州遵循三个要素。

  一要素抓集群培育。滨州市委、市政府始终坚持高位推动,坚定不移走集群化、规模化发展路径,将粮食产业作为全市五大千亿级产业集群重点培育,先后出台粮食产业发展“十三五”“十四五”规划及系列配套政策,加快“粮食加工”向“食品生产”转型。强化产业协同,发挥西王集团、三星集团、香驰控股、中裕食品等龙头企业牵引带动作用,布局小麦、玉米、大豆、芝麻四大产业板块,全市规模以上粮食加工企业达201家,其中营业收入过百亿元企业5家、中国500强企业2家、全国民营企业500强3家。粮食产业产值占全市工业总产值比重达16%以上,成功入选山东省十强产业“雁阵形”集群,小麦、大豆产业入选国家级优势特色产业集群,真正跑出了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加速度”。

  二要素抓全链协同,坚持“粮头食尾”“农头工尾”,建立“1+5+N”链长帮包责任制,引导企业从“产购储加销”各环节入手,加强产品梯次开发、产业循环互动、品牌矩阵发展,实现了产业链相加、价值链相乘、供应链相通。

  三要素抓创新增值,全力构建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政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以科技创新驱动粮食精深加工、综合利用。全市粮食加工综合利用率98%以上,转化增值率达3.5:1,处于全国领先水平,走出了一条精明发展之路。

图片4.png

  花生之乡促生产,莒南力量做贡献

       莒南县地处鲁东南鲁苏交界处,是中国花生之乡。近些年来,莒南县认真落实国家和省市工作部署,把花生产业作为乡村振兴、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举措,持续推进“优质粮食工程”,促进花生产业高质量发展。

  厉伟先生指出,莒南县坚持政府引导,增添产业发展“新动力”。抢抓“中国好粮油”行动重大机遇,成立花生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制定发展规划,从土地、金融等方面加大对粮油企业扶持力度,每年拿出1500万元对花生产业发展给予补贴。近年来,莒南县先后争取国家、省补助资金1.36亿元,实施花生产业优质粮食工程项目16个,有力促进了花生产业发展。

  莒南县坚持转型升级,促进产业发展“新跨越”。扎实推进“三链协同”,实施“六大提升行动”,内强品质,外塑品牌,不断做大做强花生产业。延长花生产业链,全县花生种植面积40万亩,年产量15万吨,有花生加工企业280多家,花生油产能占全国的八分之一。完善花生供应链,线上加强与天猫、京东等平台合作,设立官方旗舰连锁店;线下入驻知名连锁超市100多家,在国内外设立办事处、分销点1000多处,实现莒南花生“买全球、卖全球”。提升花生价值链,“莒南花生”先后通过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成为“中欧互认农产品地理标志”之一、中国区域农业产业品牌·粮油类影响力排行榜十强,入围《中欧地理标志协定》首批名单,2020年品牌价值达到73.71亿元。

  莒南县坚持创新驱动,打造产业发展“新引擎”。建立花生联盟人才库,引进中国工程院院士陈温福、吴孔亮等102名人才入盟,签订合作项目53项,引进先进技术84项,转化成果57项。加强与中国农科院、中国粮油学会等科研院所合作,建成国家级科研平台3个、省级37个,申请专利202件,获省科技进步奖3项。金胜集团创新的“七星初榨工艺”,研制的高油酸花生油、原生初榨花生油等产品,填补了国内空白。

  厉伟先生表示,下一步,莒南县将以建设国家级花生优势特色产业集群为契机,深入实施“六大提升行动”,促进花生高端化、智能化、精深化、绿色化发展。鼓励金胜、玉皇、兴泉等骨干企业加强产学研合作,加快技术改造和产品创新步伐,构建莒南花生产业“标准化生产、精深化加工、集群化发展、国际化购销”的新格局。积极参加“齐鲁粮油”中国行活动,加大宣传推介力度,不断提升 “沂蒙花生油”“莒南花生”品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坚持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着力构建智慧农业、科技研发、加工贸易、文化旅游等花生全产业链,力争五年内花生产业总产值突破500亿元,为乡村振兴助力,为国家粮油安全贡献莒南力量。

图片5.png

  好粮惠农助振兴,飞入寻常百姓家

       青岛天祥食品集团始创于1985年,历经30余年的发展,目前形成了以食用植物油为主,横跨面粉、挂面制品、辣椒调味品、仓储物流等多行业的集团化公司。该公司作为粮食加工代表,为确保食品安全,让消费者“吃得好”、“吃得健康”,全面开展绿色仓储、品种品质品牌、质量追溯、节粮减损等提升行动,提高了喜燕品牌知名度、美誉度和市场占有率,助推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于强先生介绍,首先该企业技术中心拥有先进研发、检验检测设备,年均研发投入强度不低于销售收入的3%,为产业链质量升级夯实基础,360°食品安全监控体系,数字化仓储设施和生产线的全面应用,实现了从一粒种子到一滴油到百姓餐桌全生命周期食品安全管控,构建起了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创新体系,不断提升产品品质,提升消费者食用体验;其次品牌建设引领高质量发展,积极推进“品牌引领、布局全国”的战略,创新营销模式,跟随“齐鲁粮油”公共品牌的步伐,走进社区、走向全国;最后多元化产品线助推企业高质量发展,在省粮食和储备局“增品种”目标的指引下,依托山东丰富的粮油资源,发挥原料产地优势,持续增加绿色、优质、健康粮油产品的供给。

  (文章系山东省政府新闻办提供)



解读中国 关注民生 引领休闲
扫码关注中国小康网公众号
ID:chxk365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