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及时下拨补助资金 快速启动临时救助 关爱困难群体 筑牢防疫暖心网

2020-03-20 09:45:00 来源:南京市人民政府 作者:南京日报 责任编辑:康康 字号:T|T

谁也想不到,口罩会成为2020年开年最硬核的“年货”。

“太感谢了,家里没有口罩了,我也不知道哪里能买到口罩,你们真是及时雨!”春节期间,收到社工送来的口罩时,家住江北新区长芦街道白玉社区郭庄组、视力一级残疾的黄秀英老人惊喜之情溢于言表。

面对无情的疫情,口罩的短缺让黄秀英这样的困难群体一筹莫展,心里有点慌。

越是困难之际,越要关注民生。疫情开始之初,面对各种难题,市委市政府仍高度关心关爱特殊群体的健康安全,统一向20.85万名低保、特困供养、空巢和独居老人等对象发放口罩62.56万个,解决了他们的燃眉之急。

这,仅仅是战疫大考中,我市关爱困难群体的一个温暖细节。

及时发放物价补贴、快速启动临时救助、不断强化兜底保障……在博爱之都,—系列务实举措传递着民生暖意,确保了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不受影响。

截至目前,全市没有出现1例困难群众感染或疑似的案例。

临时救助:暖心服务凝聚人心,处处体现南京温度

非常时期,民生保障线需要“非常守护”。

疫情之下,居民收入受到影响,再叠加物价上涨因素,部分群众基本生活面临的困难增多。

针对这种情况,我市在抓好疫情防控的同时,全面开展困难群众排查,及时下拨补助资金,积极开展社会救助并做好物价补贴发放,确保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不受疫情影响。

1月份CPI涨幅达5.3%,我市即时启动物价补贴联动机制,已向全市约8万名低保、特困供养、孤儿(困境儿童)、低保边缘户等群体发放临时价格补贴共796万元。

疫情期间,对出现急难家庭或人员,予以先行救助;分配捐赠的生活物资时,优先考虑特殊困难群体和特殊场所;统筹资金向市民和困难群体发放超3亿元消费券……这些暖心政策凝聚人心,处处体现南京温度。

隔离病毒,不隔离爱。除确保低保、特困供养等群众的基本生活不受影响外,我市还重点关注其他受疫情影响致暂时性困难人员,以及重点疫区来宁非感染的流动人口。

战疫时期,市救助管理站24小时“不打烊”,全力守护在宁流浪乞讨、陷入困境的异乡人。最高峰时,站内有救助对象约百人,远远超出该站日常的每日收容能力。

25日晚,蒋谢法因疫情防控需要被新街口地铁分局送至市救助管理站接受救助。针对蒋谢法患有慢性肠胃疾病的情况,该站为他配好对症的胃药,安排食堂专门做病号饭。经过14天的精心照料,蒋谢法平稳度过观察期,胃病发作情况也明显得到改善。在民政部门的协调下,他顺利回公司复工。

经初步统计,从疫情发生至315日,全市各区共实施临时救助3402人次,发放临时救助金97.32万元,各区民政部门还先后向各类困难对象发放日常生活及防护物资累计折合109.34万元。

集中救助:守护“一老一小”,养老院福利院里的特殊照护

“一老一小”均是新冠肺炎易感人群,“一老一小”服务机构封闭管理期间,他们的安危备受社会关注。

疫情发生以来,我市通过严格封闭管理、强化内部防控、加强排查等方式,统筹做好民政“一老一小”服务机构规范管理和疫情防护工作。

130日起,我市对295家养老机构实行封闭管理,并全面暂停了1335家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的各项服务。17774名老人在养老机构内接受封闭管理服务,6376名养老服务人员则坚守一线,用实际行动关心关爱老人。

王芳,祖堂山社会福利院的一名主管护师,她的丈夫何国路是我市支援武汉市养老机构的13名队员之一。当得知丈夫赴武汉支援的消息后,她第一时间打电话给病区护士长请战,“那一刻,我们不仅是夫妻是同事,更是战友,以一个白衣天使的本能和一个共产党员的初心,我随时准备着奔赴抗疫战场。”

最终,王芳没能和丈夫同赴前线支援,但她依然选择坚定地守护在185名失智失能老人身边,给他们带去舒适的护理、温暖的陪伴。除了日常的护理工作,王芳还当起了“兼职社工”,从向老人和护理员科普防疫知识,到协助护理员代购生活物品,从帮助老人与家人视频沟通,到化解护理员之间的小矛盾……病区的每一个角落,都有她忙碌的身影。也许对王芳来说,这都是她口中的“举手之劳”,却温暖着每一个老人和护理员的心。

这样的暖心故事,在我市的养老机构里每天都在上演。

210日,随着企事业单位陆续复工复产,因子女、监护人返岗工作,老人无法得到照顾,迫切要求返院,但隔离观察无法满足,该如何有效解决?31日,建邺区利用辖区空闲养老资源,率先在全市建起养老机构集中隔离观察点,并于当日启用,老人返院入住无需额外支付费用。此后,玄武、栖霞等区,也相继建成并启动养老机构集中隔离观察点,满足老人返院要求。

疫情期间,全市各级虚拟养老院线上服务均24小时在线,通过无线电波向全市156.8万名老人传达问候和关爱,及时解决居家老人的困难,满足老人基本生活需求。

儿童是最脆弱、最需要帮助、最易引发社会关注的群体。在我市,儿童福利服务人员从抗疫号角吹响的那一刻起,就全员行动、冲锋在前。

在市社会儿童福利院贝贝部,护理班长张晓贺每天都很忙碌。从换尿布开始,张晓贺一直带着甜甜的笑容,温柔地跟孩子们交流,换好尿布穿衣服,给孩子洗脸涂宝宝霜,喂孩子喝水,抱孩子到活动室玩……每一个步骤,张晓贺都认真地做好做细。

“这些孩子基本是重症儿童,疫情期间,护理工作更容不得半点闪失。”张晓贺说,福利院的孩子太难了,她和同事就是他们的“妈妈”,守护福利院的孩子是一种责任。

上门救助:保障兜底,为困难人群织牢“防疫暖心网”

民生保障也是兜底工作,在疫情防控中保持民生温度,就要寻找“最短的那块板”,给予最需要帮助的重点人群特殊关怀。

拎着米、面、蔬菜,社工带着志愿者们逐一敲门,为辖区孤寡老人、残疾人、空巢老人送上生活物资。小区封闭管理期间,这是秦淮区秦虹街道康居里社区天天都在做的事情。

“我们送去的蔬菜,有些是社会捐赠的物资,有些是社区党员捐款购买的,免费送给这些老人,为困难群体的生活托好底。”康居里社区党委书记张梅说。

类似的上门帮扶、救助,在我市1200多个社区广泛开展。

“社区是城市疫情防控的基础防线,也直接面对居民群众的各种诉求。疫情期间隔离在家的孤寡老人、困难儿童、重病重残人员等群体,由于抗风险能力较弱,会面临一些突发性、紧迫性、临时性的生活困难。”市民政局局长蒋蕴翔表示,在这样一个时期,社区工作者不仅要高强度地落实好社区防控各项措施,也要保障他们的生活需求,防止出现老幼无养、弱无所扶的突破社会心理承受的现象。

针对空巢独居老人、残疾人、散居特困人员等特殊困难群体,借助“网格+”机制,全市1.4万多名社工与网格员、党员、志愿者采取上门、电话、视频等方式,每天至少进行一次探访,采取临时救助、关爱援助等措施,做好监护跟踪服务,为困难人群织牢“防疫暖心网”。

疫情期间,社会组织迅速响应。全市数千家社会组织活跃在社区,为困难群众上门送口罩、消毒液,送医、送药,并解决好特殊困难群众的现实难题。

荣江波,家住江北新区泰山街道,点将台社会福利院医师护师,也是赴湖北一线医务人员,其丈夫在汤泉街道工作,家中有一名14岁的孩子,白天孩子独自留守家中,晚上父亲回家照护。江北新区未保中心通过居家服务方式,每日为孩子提供上门送餐服务,帮助解决基本生活问题,并安排专人每天上门回访,每周末,还会安排社会组织及志愿者根据家庭实际需要提供看护服务。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疫情发生以来,全市各级慈善组织累计接受抗击疫情捐赠资金超过1.5亿元,部分款物用于困难群体救助,解决他们的民生难题。

民生连着民心,民生凝聚人心。

大疫如大考,如何答好“民生答卷”,既是疫情防控的重要一环,也是对治理能力的检验,更是对初心使命的回答。

在这个特殊的时期,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民生,关心关爱困难群体,及时解决他们所急所忧所思所盼,彰显了责任与担当,传递着守望相助的温暖和战胜疫情的信心。

相关推荐


解读中国 关注民生 引领休闲
扫码关注中国小康网公众号
ID:chxk365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