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市南 | 深化协同创新 共促海洋科技发展

2023-12-27 10:45:38 来源:《小康》·中国小康网 作者:于琛 责任编辑:明晓 字号:T|T

  中国小康网讯 近日,青岛市海洋发展局海洋发展促进中心择优公布了一批青岛市海洋科技成果转化典型案例,其中青岛市南区企业院所参与申报的项目案例占半数,涉及海洋渔业、海洋药物和生物制品业及涉海材料制造业等领域,集中展现了青岛市南区在重点海洋产业领域海洋科技水平及成果转化成效。刺参“参优1号”育繁推技术体系建设及产业化示范项目由青岛瑞滋集团有限公司联合黄海水产研究所开展,双方采用联合申报科技项目、企业委托研发、专利技术转让、企业创新平台建设等多种模式,形成“责、权、利”清晰,科研与企业上下游联动的合作局面,培育出具有生长速度快、抗病力强的“参优1号”国审水产新品种,苗种市场占有率超30%,建成全国首个国家级刺参良种场,实现了“技术研发、示范应用、转化推广”的目标。

  高质牡蛎“海蛎1号”新品种培育及产业化项目是由品种培育单位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与需求方贝类种业龙头公司、中间养成和成品养成企业,在牡蛎核心产区乳山合作转化的典型案例。在转化方面,一方面采用协议定价的方式签订500万元合同,主要收益用于后续团队的研发经费;另一方面与乳山市政府签署战略合作协定,推动科研成果规模示范。据统计,乳山市2018年—2022年累计推广养殖3.8万亩,生产“海蛎1号”商品贝4.56万吨,产值7.65亿元。石斑鱼速生抗逆新种质创制及产业化应用项目由黄海水产研究所联合相关企业开展,主要通过技术合作的方式进行,科研单位主要负责石斑鱼育种技术研发、新品种培育及推广,合作企业主要协助开展石斑鱼新品种大规模繁育及产业化示范推广。据统计,该项目培育出的2个石斑鱼新品种“云龙石斑鱼”和“金虎杂交斑”,已在我国沿海地区广泛推广养殖,养殖产量占石斑鱼产量的15%以上,累计产生经济及社会效益达30亿元。10万吨级智慧渔业大型养殖工船2.0版项目由青岛国信集团牵头开展,是依托“国信1号”建造运营的基础上做进一步优化设计,形成养殖工船2.0版标准化版型,实现生产效益大幅提升。在转化方面,青岛国信集团充分利用前期搭建的“科技+资本+产业”模式,联合各合作单位,加快重大创新装备和技术的应用及产业化,项目所涉“国信2-1号”“国信2-2号”已开工建设,预计2024年建成。南极磷虾高值化利用与功能产品开发项目由黄海水产研究所与青岛南极维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开展,双方采取产研分工合作模式,科研单位负责前期技术开发、工艺路线设计、中试验证,企业负责生产线建设及生产运行,依托“十三五”青岛市海洋经济创新发展区域示范项目,实现了高品质南极磷虾油、低分子磷虾蛋白肽和磷虾油微胶囊等原料产品的产业化,并研发出南极磷虾固体饮料等产品,带动南极磷虾加工产业向高值化和多元化方向发展,年产值已达1.5亿元。海化院系列海洋环境航空涂料成果转化项目由海洋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海化院)开展,依托国家科研项目,在公司内部形成了研、产、销紧密的协同合作团队,明确分工、责任到人。科研人员专心潜研技术创新,技术销售人员专注于航空涂料的推介和宣传,生产和销售人员合理安排生产和发货,多方合力加快成果转化应用。目前,该项目开发的系列海洋环境高性能涂层,打破国外垄断,实现国产替代,累计供货700余吨,实现了航空涂料的更新换代,对航空涂料的发展起到了较大的推动作用。下一步,区科技局作为产学研联盟的秘书长单位,将继续集聚区内海洋科技领域的高校、院所、科研机构、企业等优质资源,加强人才、资源等要素互通互享,不断促进海洋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的三链融合,推动海洋科研成果与产业融通发展、科研院所与企业协同创新,加快培育形成海洋领域新质生产力。(于琛)

  (文章系青岛市南区科技局提供)


相关推荐


解读中国 关注民生 引领休闲
扫码关注中国小康网公众号
ID:chxk365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