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留学到回农村养蟹、种稻,他们的梦想能否实现?

2022-03-11 10:54:52 来源:天津广播 作者:宋震 王瑞 责任编辑:王靖羽 字号:T|T

张建芳、贾鑫是两个普通的年轻人,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经历:家在宁河农村,高学历,都已经在城里有一个收入不错的体面工作。但是他们都选择了回到家乡,投身农业生产经营,成了一个“新农人”。

他们为何做出这样的选择?现在做的怎么样了? 

他们为何放弃高薪成为“新农人”

做农民并不是张建芳最初的理想。她是土生土长的天津市宁河人,父母都从事农业生产。张建芳从小就品学兼优,一直想做一名老师。她本科选择了教育学,毕业后考入英国谢菲尔德曼大学继续深造,一年后又拿到曼彻斯特大学博士的录取通知书,“考博士就是希望定居在那里,打算把爸爸妈妈接来养老”。

但是张建芳的父亲张全对土地却有着一种近乎执着的热爱,始终不愿意背井离乡。“我父亲张全是天津金世神农种业有限公司的董事长。他年轻的时候就是十里八乡远近闻名的“西瓜王”,后来又关注种业,在天津、河北、新疆等好多地方建起种子科研及繁育基地。” 

1.jpg

▲张建芳工作照

贾鑫也曾有类似的经历,做一个城里人是家里长辈们对他的期望,“我16岁就到澳大利亚留学了,家里供我读书,就为了离开农村,将来在大城市生活。”贾鑫挺争气的,毕业后他不但留在了澳洲,还干起红酒生意。

然而,一次回老家的经历让贾鑫改变了想法,“有一年,我假期回家,正好赶上河蟹上市的季节,挺好的河蟹就装在黑色的塑料袋里卖,一兜也就卖个几十块钱,可是同样尺寸同等品质的大闸蟹,一只就能卖到80元到120元。咱们这么好的东西太廉价了!而且以前的销售方式也很落后,我经常看见那些叔叔大爷们就在村口路边摆地摊,卖给过路的人,所以价格、销量都没准儿,有时河蟹卖不出去就死了,真是太可惜了!”

2.jpg

▲贾鑫(左一)

贾鑫从小长在七里海边上,他成天看着父辈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辛苦劳作,“养河蟹挺不容易的,从三月份到九月份,蟹农5点就要起床,给蟹池增氧投食喂料,每天辛辛苦苦,这一季下来,一亩蟹池也挣不了多少钱,这还是顺利的,要是赶上啥病虫害,真是白忙活了。我那时就想,自己在国外学了很多本领,也打开了眼界,我觉得有能力有机会改变家乡这种面貌。”也许正是出于这份责任感,2012年,25岁的贾鑫毅然放弃在国外的舒适生活,回到家乡宁河,成立了天津奥博七里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与贾鑫不同,张建芳决定回老家经历了一段思考的过程,宁河是天津的农业大区,而小站稻是我国著名的优质水稻之一,因天津水量减少而逐渐衰落。张建芳看中了天津再次振兴小站稻的机遇。“2018年,我在北京一家上市教育集团担任英语讲师。那时候天津小站稻产业振兴规划方案正式出台,我父亲开始关注小站稻,他经常发给我一些文章,像天津市产业振兴规划呀,农业发展的新政策呀,还有他参与的各种活动……他常常感慨,天津种业总体规模不大,企业数量少、体量也小,在全国竞争力不强,他特别希望天津有名的种子能走向全国。父亲的理想和抱负也影响着我。我在英国留学。国外有很多先进的农业经验,我可以了解到国外先进的农业生产模式、科学种植方式,再和宁河的具体情况结合起来,和父亲一起振兴小站稻。”一年后,张建芳辞去北京的高薪工作,回到家乡天津宁河,成为一名“新农人”。

农民也不是那么好当的

回国后,贾鑫在宁河区七里海湿地边承包了土地,开始养殖七里海河蟹,他找来了大量的养殖业书籍,从头开始研究河蟹养殖。但现实却给他结结实实上了一课。“按照书本养,发现很多东西都跟书本不一样,比如我们把鱼和河蟹混养,结果河蟹生长过程中要脱四、五次壳,它一脱壳就变成没有壳的肉团团,被鱼当作饲料给吃了,到了出蟹季节,发现养了一年,鱼挺肥,河蟹很少。”

由于不懂养蟹技术,打击一个接着一个。“养蟹对水质要求高,我们为了保持蟹池环境整洁,就把蟹池四周的芦苇打掉了。没想到呀,这个螃蟹脱壳时,它其实需要借助水草和芦苇的阻力把壳拽下来,没有了芦苇,蟹就脱不下来壳,好多都给活活憋死了。”

三年下来,贾鑫养蟹赔了不少。周围人都劝他别折腾了,还是去大城市学以致用做酒店管理吧。但是贾鑫不甘心:“好多次都坚持不住了,想退出,可是前期投入了这么多,光地就流转来几千亩,还有这么多的乡亲都跟着我干,我要退出了,他们可怎么办?只能咬着牙坚持。而且我总觉得改变传统农业的现状还要靠我们新农人来。”

创业的路,多数是艰难的。张建芳刚回乡时候对水稻种植一无所知,而且一回来就赶上了新冠肺炎疫情,她看着流转来的30000多亩地干着急。“马上就到了播种的季节了,错过了这一年就没收成了,而且那时候公司加工厂连食品生产许可证都没有。我们就一边跟农民老师下地学习,一边申请食品生产许可证。”从筛种到选种,从播种到插秧……两个月时间,张建芳团队插完了秧,食品生产许可证也申请下来了。

2015年,屡败屡战的贾鑫终于找到了新方向。他结合着宁河水稻多的特点,开始试着养殖稻田蟹。“之前农民养螃蟹依靠投喂鱼饲料,加大养殖密度增产,这不但让螃蟹口味变差,还对水体环境有伤害,不可持续。稻田蟹就对环境很友好,它养在水稻田里,靠吃水稻上的浮游生物生存,水稻靠河蟹的排泄物作为营养支持,形成天然的生态平衡,不需要使用农药和化肥,这样螃蟹和稻米的品质都有质的提升。”

为了养好稻田蟹,他带着员工去阳澄湖、盘锦、白洋淀等一些先进地区学习考察,“我们通过学习研究,发现这稻田蟹的生长和鱼需要的微量元素是不一样的,它需要大量的氨基酸。我们就研发了自己的专属饲料,把螺蛳、玉米以及氨基酸等混合成饲料,全生长季都进行投喂,这么一改进,蟹黄更加饱满丰盈。螃蟹的平均重量从每只一两半增加到三两。”

经过不断的学习和钻研,曾经两脚不沾泥的贾鑫如今成了一名养殖稻田蟹的技术专家。从选择地块到引进蟹苗,从放养到捕捞,他在公司内建立了一套科学规范的技术流程。

张建芳也通过努力,打造出一套推广宁河小站稻全产业链发展模式。张建芳说,简单说就是‘五个统一’——统一供种、统一育秧、统一生产资料供应、统一管理和统一回收。“统一育种不难理解,我们公司本来就是种业公司,我们联合天津市农科院等一些科研院所,选育了系列小站稻新优品种,有金稻919,还有津原U99等等。不仅选育优质种子,我们还通过大棚育秧基质育秧,将种子育秧成秧苗,再给到农户,这样保证了秧苗的稳定性;统一生产资料供应呢,就是为了让小站稻提升品质,我们给农户统一提供肥料、植物调节剂等等;统一管理方面,什么时候插秧、什么时候控水、什么时候追肥……我们从细节入手进行管理,提升产量。”

3.jpg

张建芳在育秧

天津是一个相对缺水的城市,而小站稻种植又特别需要水。为此,张建芳他们针对水稻缺水问题研究了很多方法:“宁河以前小站稻有10万亩,去年28万亩,增加18万亩,这就需要更多的水。我们先改善种植方式,过去就是大水漫灌,后来我们做测算,发现小站稻种植也不是水多就好,根据实际效果测算,用原来80%的水就可以达到灌溉效果。同时,我们专门研发了一种叫矿源黄腐酸的植物调节剂,能够提升根系分蘖的能力,使得植株更加抗旱。原来我们一亩地全年用800方水,现在用600方水就可以。去年5月下旬到6月中上旬,雨少,缺水20多天,但是苗都长得特别好,验证了我们这些节水抗旱的方法。”

刘文光是张建芳带动的一个农户,他说张建芳他们除帮助农户精细化管理外,还教给农户很多新技术:“比如传统施肥是插秧前把肥抛在田埂上,然后灌水、耙地、插秧。后来说这样做肥料营养会流失比较多,教了我们一种‘侧深施肥插秧一体化新技术’,就在两行秧之间精准施肥,一亩地就能节约20斤肥,而且节省了一次施肥的工序,省时省力省钱。我们以前一亩地也就产700公斤稻谷,现在能产750公斤,每亩能多赚300多元钱。”

销售,新农人面临的另一难题

2015年秋天,天高云淡,稻花飘香,贾鑫的稻田蟹也丰收了。在七里海湿地旅游业火热的带动下,贾鑫的河蟹销售火爆。“每天来拉河蟹的车络绎不绝,都来抢。2000亩稻田蟹,很快就卖完了。”  

那年,贾鑫将原本稻田蟹每亩150块的销售收入提升到了900块,实现了大丰收。可是,贾鑫却陷入沉思:“周边农户不断地过来问,问为嘛你们卖得这么好,我就给他们看我们的尺寸,他们惊呆了,问我们怎么能养这么大,还不愁卖。我一问才知道,全区域农民收入都不高。你说辛辛苦苦一年,还卖不上价。而我们这供不应求,没有货。”贾鑫决定改变思路,变自己养殖为联农带农,农企合作,带动周边农户共同创业。“把河蟹质量化,品牌化,我给农户讲,怎么科学养殖,给农户我们自己配置的蟹饲料,等螃蟹收获了,再统一销售。”

4.jpg

▲贾鑫养出的稻田蟹

可好景不长,没过多久,因为七里海湿地公园地处天津市划定的永久性生态保护红线范围,不允许开展旅游活动了,丰收的稻田蟹销路一下子少了很多。没办法,贾鑫开始摸索着利用互联网拓宽销路。“我发现,品质好,包装还得跟上。传统上以斤为单位销售,大大降低了稻田蟹的价值。我们学习阳澄湖的经验,以只为单位销售,增加了议价权。开始时候,我们把稻田蟹直接放盒子里,结果因运输过程中稻田蟹活动过度、体力消耗大导致大量死亡。后来我们发现有个叫蟹扣的东西,可以让稻田蟹不乱动。现在我们用蟹扣,每只稻田蟹单独包装,配上冰袋,还送上蟹八件,通过快递,今天下单,转天就能到广州的酒楼。不仅打开了销路,还把我们宁河的稻田蟹卖到了全国。”

5.jpg

▲贾鑫在互联网直播卖货

6.jpg

▲贾鑫与同事设计的稻田蟹专用包装盒

2020年9月,稻浪滚滚,正是水稻成熟时。看着即将成熟的小站稻,张建芳却犯了愁,她遭遇了销售困难。“我们小站稻丰收了,但是大家的认知还是比较差,很多人问我,你宁河的水稻怎么能叫小站稻?是真的小站稻吗?我就跟他们解释,说咱们天津出了《小站稻产业振兴规划方案》,我们用的种子是小站稻品种,种植方法是科学的方法,我们种的就是小站稻,而且我们宁河的种植面积在天津也是数一数二的。”

张建芳跟销售商一个一个地解释,嘴都快磨破了,效果还是不理想。为此,她冥思苦想,终于想到一个新的方式,让大家了解宁河小站稻。“我们推出一个‘稻蟹一分田’认领活动,所谓一分田,就是让大家认领一分田,500块钱,这一分田生产出的80斤小站稻和5斤稻田蟹都是你的。你没空过来,我们就把成品寄给大家,包装上我还专门做了标签,写着尊敬的谁谁谁,这是您认领的一分田大米,增加客户的专属感。如果自己有空过来,我们还有垂钓园可以休闲娱乐,这样一二三产就结合起来,产品增加了销售渠道。重要的是通过这种方式叫大家认识、了解宁河的小站稻。七里海地区环境优美、资源丰富,农文旅结合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短短两个多月,活动总销售额就达到了460多万元,同时也打响了宁河“小站稻”的知名度。张建芳快马加鞭,又着手赶制了小程序,“很多人都问哪里可以直接买到米,我一步步先从微信群、小程序做起,又做了网上商城,不到一周就上线了。”

为了更好地了解农业,2020年8月,张建芳以“利用市场创新激活小站稻全产链发展新模式”项目,参加了天津市农业创业创新大赛,获得第一名。“通过比赛,倒逼我学习,更快进入了农业这个领域。参加全国农业双创大赛的时候很多年轻人,像我一样大,都是新农人,当时我就觉得中国农业大有希望。”

7.jpg

▲张建芳代表天津参加全国农村创新创业项目创意大赛

今年,贾鑫的稻田蟹销售额过千万,其中60%为电商销售。还带动周边400个养殖户,养殖规模超过1万亩。“以前一大兜十斤200块钱,现在是十只礼盒,做到298一份。给农户增加收入,还在全国打响了七里海河蟹的金字招牌。”

而张建芳,在短短三年时间里,带动了农户2700多户,直接带动宁河区小站种植面积新增5万亩,间接带动全市小站稻种植面积35万亩。

这些天,张建芳非常忙碌,她正在市内选址,准备建宁河“小站稻”的销售中心。看见记者,她显得有些激动,她说,“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各方面要共同努力,装满“米袋子”、充实“菜篮子”,把14亿多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看到报告特别兴奋,这是我们“新农人”的责任。”



解读中国 关注民生 引领休闲
扫码关注中国小康网公众号
ID:chxk365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