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津云调查】从输血帮扶到造血致富 他们这样干……

2022-03-07 23:28:46 来源:津云 作者:薛晶 责任编辑:王靖羽 字号:T|T

  去年7月以来,天津对9个涉农区3520个行政村,逐村摸排,精准识别确定了800个基础不牢、困难较多的集体经济薄弱村作为扶持对象,统筹安排554家机关和企事业单位、驻津单位,选派了1364名优秀干部驻村开展扶持工作。

  真帮实扶 做村民的贴心人

  春节假期刚结束,天津市住建委派驻到蓟州区的帮扶干部赵诚就赶回村里。年后的第一个周末他特意没回家,利用休息时间到村民家里串串门,拉拉家常。

  “年后了家里一切都挺好吧?使用燃气注意安全。”

  “咱们牛怎么样了?用得着我们你就吱声。”

  “手还挺热乎,92岁了哈,高寿高寿。”

  村北头王志家里,有位92岁的老母亲,离不了人照顾,家后院还建了个牛棚,养了三头牛;旁边王志富家有两个娃,都在上学,学习成绩优异;村口郝大爷平时自己住,腿脚不太方便,偶尔需要大家伙儿搭把手……八间房村各家各户的情况都在赵诚心里装着。村里106户,每一户赵诚都跑过, 一次次的串门下来,村里老老少少、上班的、打工的、种地的,几乎没有不认识他的。

  去年7月,赵诚来到蓟州区杨津庄镇八间房村任第一书记,驻村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用两周的时间挨家挨户走访调研,在收上来的村情民意调查表中,村民普遍反映吃水难。“小球似的,浮在面儿上,都一层。超不去两天,这缸底下都得有这么厚杂质。烧开的水也都是洗洗涮涮了,没法喝。白衣服都不敢用这水洗。”村民王民说。

  村里的老水井因为年头长、井深不够、封闭不严,导致水质差、沉淀物多。打一口新井,时间在半年左右,工期长不说,冬季也难以施工。有村民提出,村东头牡丹园有一口闲置井,早年间水质不错。赵诚就琢磨着,可以试着连通主管网,将水引入村里。说干就干,检测井内水质、跑镇政府沟通方案、向“娘家”市住建委申请资金,一项项工作紧锣密鼓地开展,终于,引进新水源的施工有了眉目。不过,此时距离春节只剩下了8天时间。

  “本来计划10天的工期,为了减少时间,调整了施工方案。由原来的挖管变成了地下拉管,全体队员天不亮,就起来做准备工作,组织施工队伍进场。”赵诚说。

  “因为上大冻了,我琢磨着没戏了,书记来了说啥把这水得头年接上。”村民王民说,“我这一开门,施工的没来呢,他就在后边等着呢。我说这家伙赵处可以呀,这早呀,那天我说进来喝口茶水吧,他说我先洗洗脸吧,清早他这饭也没吃脸也没洗,真的挺辛苦的。”

  数九寒天,室外施工,没人喊苦。赵诚带着大伙儿昼夜赶工,终于在年前让村民吃上了干净水。如今,村里自来水不仅水质好了,还实现了24小时供应。民生无小事,民生连民心,来村里半年多,赵诚真帮实扶,把事儿办在百姓的心坎里,推动党群服务中心建设规范化和服务综合化,建立了便民服务大厅、党员管理制度。 真心真意的付出,村民看在眼里,记在心上。

  “对百姓确实是不赖,哪地方有脏活累活都抢着干。”村民魏建军说。“ 咋说呢,反正我肯定支持,为大伙儿办事能不支持嘛是吧。”村民崔宗玲说。

  按照市里规划要求,赵诚也早已做好了一年的新盘算。“我就觉得有一种力量在指引着我,按照老百姓的幸福感、获得感,对生活美好向往的这个方向上去努力。”赵诚说。

  后续扶持不停步 拓宽乡村振兴路

  2017年9月到2021年9月,天津开放大学教师王鲲展开了对宝坻区大唐庄镇东杜庄村的帮扶工作。4年时间里,他和村民同吃、同住、同学习,打造了手鞠球这一特色产业。从输血帮扶,到造血致富,帮助村里旧貌换新颜。如今,王鲲的帮扶任期虽然结束了,但扶持工作并不停步。

  周末一早,王鲲驱车返乡,听村里大姐说,最近她们又接了两笔新订单,他想着回来看看。更重要的,这次回来,他还给大伙儿带来一个好消息。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将在上海举行,年前,王鲲帮着大姐们申报了“中华绝技”展演项目,最近,申请批了下来,王鲲和大伙儿商量,多设计几个样式,把准备工作做足了。

  一针一线,上下翻飞,交织出各种精美的图案。别看现在大伙各个身怀绝技,往前倒5年,王鲲刚来东杜庄村的时候,村里人连手鞠球是什么都不知道。当时,东杜庄村共有122户,大多都是老弱妇孺,想走农业,村里土地都流转了,想要开发旅游,自然资源又不允许。王鲲琢磨着,大姐们有针线活手艺基础,不妨尝试一些高附加值产品。

  “开放大学当时和天津市妇联有一个巾帼创业学院,这里面就有很多的手工项目。遴选出手鞠球,因为它有一定的历史传承,可以根据现代的审美和现代人的需求,进行一种新的创作。”王鲲说。

  第一次培训,村里妇女几乎都到了,半节课下来,大家发现,手鞠球的制作远比想象的复杂,一下子人走了大半。最后好不容易凑了几个人,大伙开始正式学艺。不过,此后有近半年的时间,王鲲他们没有接到任何商业订单,光打样不挣钱,很多队员都打了退堂鼓。“那也不是大众消费的东西,这是可买可不买的。那销路好坏谁哪说的清。”村民于凤香说。“挣不着钱的活不爱干”村民张素霞说。

  王鲲没有放弃,一趟趟上队员家,从长远角度,给她们算经济账。他的决心也让大伙坚持了下来 。2018年4月,王鲲带领团队参加了义乌电子商务博览会,他们带去的手鞠球引起了香囊非遗传承人陈杏芝的关注,没多久,团队就迎来了开门红,接到了8500个的大订单。这次的经历也帮助王鲲打开了思路。

  王鲲说:“其实展会它的销售量是很大的,很多非遗人他们全年就在跑展会。当你符合当地的消费习惯,那自然就会有渠道。”他对接市商务局、文旅局、市妇联,申请合适项目,此后,全国哪有展会,哪就有他的身影。跑的多了,曝光多了,东杜庄村手鞠球的知名度也一点点打开了。从学徒起步,再到全市手鞠球技艺带头人,几年下来,李大姐她们的手鞠球种类多了,绣得也更加精致,同一订单的产品,直径误差不超0.1毫米。不仅如此,大伙儿还自主创新,设计配色图案。

  如今,提起电子商务、主播带货这些时髦词,村大姐们也是丝毫不陌生。市妇联的培训课程表上,涵盖摄影技巧、短视频制作、直播课程等,为东杜庄村手鞠球产业提供多元发展思路。有活干、有钱赚、有奔头。看到东杜庄村村民腰包鼓了,其他村子的村民也想加入进来。王鲲这次返乡,也是受临镇驻村干部邀请,看看有没有合作的可能。

  宝坻区牛家牌镇是市城管委的结对帮扶镇,驻村干部郑永强在上一轮帮扶中,就关注到了东杜庄村的手鞠球,眼看产业日渐成熟,有了一定规模,他就想着,能不能通过增加手鞠球的销售渠道,把这个项目也引入到赵家湾村。

  郑永强说:“下属有一些窗口单位,比如说像水上公园、动物园,结合几个公园的特点,做成特色的手鞠球,放在公园内销售。”

  “不仅仅是东杜庄村的,也不仅仅是大姐们的,是我们整个宝坻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王鲲说道,“我们愿意它能够持续的走下去,也是通过我们不断地努力,为当地多做一些贡献。”

  筑梦于乡野,奋斗于山海。驻村干部们行走在乡间小道上,奔走于村民家中,为村里增收出点子。他们同村民一道,勾勒出乡村振兴的美好画卷。(津云新闻记者 薛晶)



解读中国 关注民生 引领休闲
扫码关注中国小康网公众号
ID:chxk365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