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全面推进行动进行时·天津新农经济巡礼】 姓农 务农 为农 兴农 ——来自宝坻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的调研报告

2023-11-24 12:15:53 来源:《小康》·中国小康网 作者:田志武 责任编辑:明晓 字号:T|T

中国小康网天津11月24日电(田志武)2023年2月,农业农村部、财政部公布了第五批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认定结果,宝坻区现代农业产业园通过认定,成为天津市第二家通过认定的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入列“国家队”,意味着宝坻区现代农业产业的发展模式和成效走在了国内“第一方阵”,更为宝坻区乡村产业振兴提供了硬核“加速器”。

近期,按照中央关于大兴调查研究之风的要求,我对宝坻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和运营情况进行了调研。自农业农村部、财政部开展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工作以来,一直强调各地要始终坚持“姓农、务农、为农、兴农”建园宗旨,为此,我把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联农带农情况作为了调研重点,以期为天津市各涉农区依托园区载体增加农民收入提供有益的参考借鉴。

一、宝坻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基本情况

天津市宝坻区现代农业产业园(以下简称“产业园”)位于宝坻区东南部,包括大钟庄镇、大白庄镇全域及八门城镇、林亭口镇、黄庄镇、周良街道、牛家牌镇部分区域,共覆盖127个行政村和天津食品集团下属3个国有农场。产业园规划总面积63.86万亩,常用耕地面积33.75万亩,覆盖总人口13.53万人、农户5.08万户。

产业园以奶牛、小站稻为主导产业,以蛋鸡、生猪产业为补充,小站稻种植面积23万亩,奶牛养殖数量1.6万头。立足产业园“三区两基地”功能定位,紧扣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姓农、务农、为农、兴农”的创建要求,以“绿色高端、创新融合、健康富民”为目标,累计投资31.07亿元,完成产业园创建方案明确的23个重点项目建设任务。

截至2022年底,产业园联农带农机制日趋完善,各类经营主体带动31037户农户从事主导产业生产,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61万元。奶牛和小站稻种养循环的全产业链日趋成熟,实现了“奶牛-有机肥-小站稻种植-秸秆-奶牛”循环绿色发展,为宝坻区加速现代都市型农业建设、乡村产业振兴、农民增收致富等探索了清晰路径。

二、主要做法及成效

自2020年4月开展创建工作以来,宝坻现代农业产业园以构建现代农业体系为目标,以农民增收为核心,以机制创新为动力,坚持“政府引导、政策保证,龙头带动、基地支撑,农民受益、多方共赢,机制创新、利益联结”原则,强化带动主体培育,创新联农带农激励机制,形成了“六个一批”的联农带农模式,努力提高园区内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让农民分享产业增值收益。

1.以高效农业体系带动农民增收

一是示范引领增效。产业园先后建成智慧育秧基地、天食智慧牧场、百万只蛋鸡养殖场、华北地区首个楼房养猪场等重点项目,树立天津都市农业发展的新标杆,示范引领园区普通农户转变思想观念,进而带动产业园农业产业转型升级。在建设楼房养猪项目的过程中,通过政府引导,天津农垦康嘉公司采用“龙头企业+镇政府+困难村集体”的模式,整合利用帮扶资金7700万元,合作帮扶37个困难村集体实施产业发展项目,为每个困难村集体年收入不低于20万元提供兜底保障。

二是科技支撑增效。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大力推广和应用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开展科技入户工程,最大限度地实现科技成果向生产力的转化,促进农民增收。加强与农业科研院所的产学研合作,加快推广农业物联网、生物工程、机械设施生产、高产优质种养实用技术,拉动更多农民受益。园区嘉立荷牧业集团有限公司成立奶牛科技帮扶团队,组织15名科技特派员,帮扶园区2个规模化奶牛养殖场和60多户养殖户,并以订单的形式直接带动农户玉米种植16200亩,带动农户1700多户,合计带动农户增收125万元;小站稻公司发挥自身种植技术优势,采用“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的模式,与768户水稻种植户签订技术帮扶协议,联农带农种植面积达12.9万亩。

2.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带动农民增收

宝坻区以产业园建设为契机,大力培育农业龙头企业、农业合作社、农业大户,积极探索合同、契约、订单农业等多种形式,建立龙头企业外联市场、内联农户“风险共担、利益均沾”的联接机制。创建期,先后培育天津农垦渤海农业集团、天津嘉立荷牧业集团等一批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正大农牧、潮阳农业、昌农科技3家企业被评为市级龙头企业,截至目前,园区现有市级以上龙头企业19家,农民合作社894家,家庭农场929个,农业产业化联合体1家。园内与合作社或龙头企业建立利益联结机制的农户31037户,采取订单农业方式带动农户数量14135户,园区各类农业产业化经营主体积极吸纳农户就近入企就业,全年入园就业农民54890人,园区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61万元,高于全区农民可支配收入31.27%。

3.以创新创业机制带动农民增收

一是引导农民创业致富。通过完善金融支持、税收优惠、专项资金帮扶等措施,大力实施“农民创业工程”,积极发挥返乡民工的带头带领作用,大力促进“打工潮”向“创业潮”转变,三年累计新增返乡创业人员526人。

二是支持农民到非农产业就业。积极引导劳动密集型、环境友好型产业向镇中心聚集,壮大城镇经济,增强城镇吸纳农民转移就业的能力。采取补贴、贴息、政府采购等多种形式,支持中小企业加快发展,增强其抗风险能力和吸纳农民就业能力。

三是增强农民就业技能。认真落实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补助和初次参加职业技能鉴定“以奖代补”政策,建立经费拨付与培训质量、就业效果挂钩机制。加强人力资源市场用工价位指导,引导农民到高薪岗位就业,不断提升就业水平。创建期内累计培训高素质农民达750人,培训农村实用人才4500人次,园内懂技术、会经营的高素质农民不断增加。

三、存在问题

1.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整体发展水平不高。部分龙头企业品牌意识不强,产品社会知名度不高,难以对其他对主体形成辐射带动作用,大部分合作社和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自身发展水平较低,能力有限,在运行过程中还存在经费和人力资源等问题,难以为新兴农业经营主体成长提供全面服务,无法发挥自身职能和作用,带动小农户发家致富。

2.利益连接机制还不健全。总体来看,园区订单合同、专业合作等传统连接模式比例较高,这类机制制度设计较为简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农户更易接受,但由于市场风险更多集中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一方,农户享受低风险的同时,在获取产业链后端增值收益上还不够充分。股份合作模式制度设计比较复杂,目前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农户积极性还有待提高。

3.政策体系支持力度有限。当前农村金融机构相对较少。针对新兴农业经营主体的信贷产品也很难满足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发展需求,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发展水平,由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能力有限,难以将小农户纳入整个利益链条之中,二者之间的利益联结较为松散,存在随意性较大,纠纷过多等问题。

四、意见建议

针对以上问题,建议通过进一步创新体制机制,提高联农带农效果,不断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落地落实。

1.强化订单农业带动

围绕订单合同、服务协作、流转聘用等利益联结模式,发挥政府部门作用,引导龙头企业与农民合作社、种养大户及农户形成稳定合作关系,探索建立“村支部+企业+订单+农民”的模式。同时,在现有订单农业的基础上,引入农业保险,形成“订单+保险”的带动机制,充分调动保险公司积极性,研发价格指数保险等优势特色农产品保险,通过补贴等方式支持农户、企业、合作社购买各类农业保险,通过保险分散农户、企业、合作社经营风险。

2.探索股份合作带动

针对产业园内农民收入偏低无法以现金的形式入股的情况,探索以农户承包土地经营权、宅基地资产、种养殖的作物、牲畜或渔产品入股合作社的机制,将农民的技术、技能、房屋、土地等折现参股到合作社中,把农民的资源变成一种资产,再通过这种资产形成一种股权形态,入股到农民专业合作社,并保障农民入股部分的收益;入股农户可优先到新型经营主体处务工,获得工资收益;政府项目资金也折股量化到农民和村集体,政府与新型主体签订协议,用项目资金建设经营性生产设施,设施由新型经营主体使用,按照约定的收益向农民和集体分红。对各类财政支持资金,在政策容许范围内,以村为单位实行人均量化,折算成股份参与合作社或者企业股份,由区镇村三级组成的监管组织进行监管,调动农民参与公共事务管理的积极性,同时保证农民获得更多的收益。

3.推广“社会化服务组织+农户”托管带动

采取农民出资、财政补助的方式,以“奶牛、小站稻”产业为重点服务领域,组建一批托管协会、农产品运输协会、农机合作社、植保服务社和储藏加工合作等专业协会组织,引导农户与协会签订服务合同,由协会对农户提供采购统一农资、统一农机、技术服务、统一产后服务等一系列专业化服务,推广先进养殖生产技术、种植栽培技术,落实国家优惠政策,确保市场平衡供应,及时、准确的向农民反馈或预测多种农产品市场供给信息,帮助农民及时根据市场信息做出相关的补救措施或调整农业产业结构,降低农民的利益损失。

4. 发展“龙头企业+农户”返租倒包模式

企业或合作社与农户签订土地流转合同,规模化流转农户土地,投资建设种养生产经营设施,与农户签订设施承包合同,建成的设施承包给农户使用农户按照企业要求开展生产经营,并向企业缴纳设施使用费,生产的产品全部按照协议价由企业收购。与企业签订承包合同的农户可领取一定固定工资,实际生产超出部分获得绩效提成,既确保了企业加工原料供应,又增加了农民收益。

5.建立风险共担机制

成立奶牛、小站稻等产业化联合体和农民合作社联合社,依托联合体和联合社统一进行产业经营管理,上联企业、下联农户,农户、合作社、联合体/联合社、企业共同分担自然风险、价格风险和市场风险。在良种、农资、防疫防控、管理、经营、培训、销售等方面实行统一管理,农户依托企业、组织、合作社抵押的互保方式申请高额度、低利率的贷款等金融服务,解决短期资金短缺问题,扩大农业保险的覆盖及种类,组建农业信用贷款担保公司。


(作者为宝坻区政协主席)

编辑:白雨

 



解读中国 关注民生 引领休闲
扫码关注中国小康网公众号
ID:chxk365
返回顶部